“江寧老師,江寧老師,您到西安了嗎?”
“董雨,你不會告訴我,你也在西安吧。”
“答對了,我可是在這裡專門等你呢。”
一到西安,江寧便接到了央視主持人董雨的電話。
這讓江寧有些驚訝:“你這是讓我受寵若驚啊。”
“哈哈哈,那就好。你現在在哪,我來接你。”
“我剛下火車。”
“好,我馬上到。”
20分鐘之後。
江寧見到了董雨。
“你還真來啊。”
“那當然。”
“怎麼,想請我吃飯?”
“吃飯當然沒問題,不過,吃了我的飯,那可得為我們央視錄一個節目。”
“原來是在這等我啊。”
“放心,江寧老師,我們的錄製費一定不會少你。”
“不要這麼了解我好不好。不過,你們要錄什麼節目?”
“錄一期有關唐朝的節目。”
“你們不會是知道我要講唐朝,特彆搞了一期唐朝類的節目吧。”
“嗬嗬……巧合,巧合。”
“真的嗎?”
“江寧老師,誰叫你這麼火,我們這是想蹭你流量。”
“乖乖,連央視也蹭流量。”
江寧也是佩服了。
沒想到。
蹭流量這種事情,央視也乾。
當然。
這也不能怪央視。
要怪。
隻能怪江寧實在是太火了。
這不他還沒來到西安,僅僅隻在火車上,就已經讓全國各地都火了一次。
“不過,江寧老師,雖然我們這是錄節目,但這一期我們錄製比較隨意,也沒有特彆的環節,具體就是和你原來一樣。”
“我都是隨便到處走的,一邊走一邊說。”
“沒關係,我們要的效果也是這樣。要不,下午我們就去西安古城牆。”
“ok。”
江寧點點頭。
……
下午。
江寧與董雨出現在西安古城牆上。
西安古時稱之為長安,西京,等。
是十三朝古都,更是周,秦,漢,唐四個無比重要朝代的都城。
所以講唐朝,必然少不了西安。
“董雨,一說到唐朝,你第一個想到的是什麼?”
“唐詩。”
“為什麼?”
“因為自小我就讀唐詩,哪怕現在,也是非常喜歡。而且,我們央視之前還做過好幾期有關唐詩的節目,收視都非常好。”
走在西安古城牆上,江寧與董雨在閒聊。
同時。
一邊的工作人員亦是開始了錄製節目。
另一邊。
江寧也打開了直播。
“江寧老師,您好像有一部叫做《唐詩三百首》的書籍。”
“是的。”
江寧點頭:“這部書籍記載了313首唐詩,同時也記載了許多不知名的詩人。不過,這部書籍是一部孤本,他並沒有流傳出來。”
“就像您之前在火車上說的張繼。”
“對。”
江寧點頭。
董雨這時也是適時的背誦說道:“夜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好美,要不是江寧老師您,恐怕我們都無法欣賞到這麼一首經典的詩作。”
“是啊。”
江寧也是點頭:“其實唐朝有非常多的詩人,甚至,有的還不是詩人,但因為唐朝的詩文化,很多人也都會寫詩。也有很多寫得很好的詩作,但因為種種原因,他們的詩作並沒有流傳出來。”
董雨也是點頭:“前幾年有關專家做了一個唐詩的統計,據說整個流傳下來的唐詩大概在5萬首左右。但,這一些專家也表示,如果不是因為印刷以及其他方麵的原因,唐詩最少有50萬首。”
“是啊。”
江寧同意這個觀點。
“江寧老師,您能介紹一下您這本唐詩三百首裡麵的詩人嗎?或者,再與我們分享一些唐詩。”
“行。”
江寧點頭:“今天你請我吃了飯,我就分享一位詩人。這位詩人,與王勃是同一時代,同時也是初唐四傑之一,他叫做駱賓王。”
“駱賓王?”
董雨念了念駱賓王這個名字。
明顯。
她腦海裡並沒有駱賓王太多的印象。
對此,江寧也是解釋說道:“彆想了,史書上沒有太多關於駱賓王的記載。這裡有兩個原因,一個原因是駱賓王出身寒門,並不是什麼名門,也沒當過太大的官,所以,史書上對於他並不會有太多的記載。另一個,那就是駱賓王曾經參與過討伐武則天,所以有關他的一些事跡可能也沒有流傳下來。”
一邊分享,江寧一邊與董雨參觀起西安古城牆。
你還彆說。
走在西安古城牆上,江寧有一種來到了大唐的感覺。
雖然。
大唐離現在已有1000多年。
但看著那厚重的城牆,一係列曆史人物卻在江寧腦海裡不斷的浮現。
“我先介紹一下駱賓王。”
“駱賓王出身寒門,是現在的義烏人。據說他自小就很有才華,號稱神童。當然,可能大家對於這個神童的稱號有一些免疫。或許大家覺得,隻要是一個知名人物,他在少年的時候就很有才華。確實,很多的一些曆史上知名人物,他們在少年的時候也確實表現的很有才華。但這個很有才華,也隻是傳說。但駱賓王不是,據說他在7歲的時候,他就能吟詩作對。”
“有一天,家中來了一位客人。客人見他麵容清秀,聰敏伶俐,就問他幾個問題。七歲的駱賓王皆對答如流,使客人驚訝不已。駱賓王跟著客人走到駱家塘時,一群白鵝正在池塘裡浮遊,客人有意試試駱賓王,便指著鵝兒要他以鵝作詩,駱賓王略略思索便作了一首《詠鵝》的詩作。”
說完。
江寧便念起了這一首《詠鵝》。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