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唐朝竟然有崔護這樣的一位詩人。”
“崔護我知道,但我不知道是,他竟然寫了一首這麼牛逼的詩。”
“嗯,這才是看江寧老師直播的意義啊,這一些都是史書上,書本上沒有的。”
崔護的故事一出,無數的評價不斷的湧現。
不過,崔護隻不過是江寧今天要講的第一位詩人。
接著,江寧繼續說道:“我們繼續,第二位,崔郊。”
這個名字一出,眾人有一些奇怪:“江寧老師,怎麼又是一位姓崔的?”
不待江寧回答,其他一些對於曆史比較了解的,他們便說道:“這個問題不需要江寧老師回答,我來回答吧。崔氏在唐朝時期確實很利害,不說詩人了,唐代崔姓宰相達到驚人的37位,你敢想象崔姓在當時是如何的強大。”
“呃……好吧。”
江寧點點頭,也說道:“直播間裡有朋友說的好,崔姓在當時確實是名門望族。在此之前有崔顥,又有崔護。現在還有一位叫做崔郊的,不過,與之前兩位比起來,崔郊就沒有啥功名了。目前各類史書,以及各類資料當中,並沒有太多有關於崔郊的記載。據說,崔郊隻考中過秀才。”
“年輕的時候,崔郊因為家庭原因,他住在姑姑那裡。姑姑家裡的勢力比較大,還養了不少婢女。在姑姑家裡讀書的時候,崔郊喜歡上了一位婢女。隻是可惜,雖然崔郊喜歡上了這位婢女。但崔郊本來就寄養在姑姑家,同時他也沒有什麼功名,也不敢向姑姑吐露心聲。一次,當他去外地處理事情回來之後,他卻發現,自己喜歡的婢女,卻是被姑姑送給了襄陽刺史於頔。”
“對於曆史有研究的可能知道這位於頔,這位於頔後來還做到了宰相的位置。但是,這位於頔的名聲並不好。他不但專權蠻橫,猶其喜歡女色。比如崔郊姑姑家中的婢女,他就因為看這位婢女長相好,就花錢買了下來。當然,如果僅僅隻是花錢,這還不算什麼。據說他有一位屬下死去之後,這位下屬有一位老婆很漂亮,結果,他便將下屬的老婆占為了己有。”
“所以,麵對著這位刺史大人。彆說是崔郊了,哪怕就是當官的,也不敢招惹他。隻是到底崔郊仍是無比的思念這位婢女。一次,在寒食節的時候,崔郊特地來到了於頔的府上。而在於頔一眾妻妾出門的時候,崔郊也等到了這位婢女。可縱然如此,因為身份上的差距,崔郊也不敢帶走這位婢女。離開的時候,崔郊便給這位婢女寫了一首詩。”
【公子王孫逐後塵,綠珠垂淚滴羅巾。
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這首詩叫做《贈去婢》。
“綠珠”這裡用了一個典。
綠珠原是西晉富豪石崇的寵妾,相傳是本白州梁氏女,傳說她“美而豔,善吹笛”。趙王倫專權時,他手下的孫秀倚仗權勢指名向石崇索取,遭到石崇拒絕。石崇因此被收下獄,綠珠也墜樓身死。
所以,這裡的綠珠,喻指被人奪走的婢女。
蕭郎這裡也用了一個典。
蕭郎原指梁武帝蕭衍,南朝梁的建立者,風流多才,在曆史上很有名氣。後來又泛指美好的男子或女子愛戀的男子,這裡是作者自謂。
整首詩的意思其實也很簡單。
其實寫的就是崔郊無比的思念這位婢女。
但到底兩者身份相差很大。
婢女現在入到了侯門當中,那麼,哪怕他們曾經多麼的相愛,但以後也變成了路人。
“嘖嘖,這首詩可以啊。”
“嗯,與《題都城南莊》有異曲同工之妙。”
“對,兩個都有表示物是人非。但,很明顯,這位崔郊比之崔護慘多了。”
“其實崔護一點也不慘,彆說是那位桃花少女醒來了。就算是不醒,這也隻不過是曾經喜歡的一位女孩。這位少女死之後,崔護還可能會碰到其他的女子。但崔郊不一樣,他喜歡的女孩子,卻是變成了他人的妻妾。”
“妹的,我怎麼感覺好像有一種自己的女朋友嫁給了富二代這種感覺。”
“對,就是這樣。雖然背景不一樣,但放在我們現實,這樣的場景同樣還在。”
不少人內心無比的感慨。
沒想到。
時間過去了千年,但一些不公的,不平的事情,同樣還存在。
“江寧老師,後來呢?”
直播間裡有網友問了一句。
當然。
他這一句,他隻不過是隨口一問。
因為。
這已經是很不好的結局了。
所以再後來,也不會有什麼太好的結局。
但出乎大家的意料,江寧卻說道:“雖然崔郊寫完這一首詩之後,他並沒有帶走自己喜歡的婢女。但是,他的這一首詩,卻是被這位刺史大人於頔知道了。如果是平時,於頔麵對著像崔郊這樣的人,早就利用手中的特權,將崔郊打入大牢。不過,當於頔看到崔郊這一首詩,並且了解到崔郊與婢女的感情之後,於頔卻是突然將婢女給找了過來,贈送於崔郊。甚至,看到崔郊家境貧寒,於頔還贈了萬貫錢於崔郊。而崔郊,也因為他寫的一首詩,與婢女美好的生活在了一起。”
又是一個童話般的結局。
當聽到江寧講完崔郊,眾人一瞬間有一些傻了。
“我草,這都行。”
“於頔這家夥這麼大方了?”
“看來,讀書還是有好處的,這不,像崔郊,一首詩不但領回了美女,而且還得了一筆橫財。”
當然了。
往深處想,可能對於於頔來說。
這位所謂的婢女,他根本並不是很在乎。
畢竟又不是老婆,隻是妾。
像他這樣的封疆大吏,妻妾那可是成群。
而且在唐朝,哪怕是再有德行的人,對於妾也看得不是很重。
所以他將自己的妾送給他人,這並不是一件什麼大事。
同時。
這樣做,還能給於頔留下一個美名。
畢竟。
於頔也知道。
他此前專權蠻橫慣了,名氣不怎麼樣。
這次正好有機會,乘機改善一下自己的名聲,何樂而不為呢?
當然。
也有粉絲看到了故事背後當中的問題,然後有些憤怒的說道:“其實我覺得,這個於頔是在羞辱崔郊。如果我是崔郊,打死我也不接受。”
這樣的觀點也得到了一些人士的認可。
隻是同樣一大堆人吐槽:“少來了,你還反對。你當古代是現代啊,階層的差距你根本不可能跨越。更不用說,崔郊啥都沒有。於頔能夠突然發一下善心,對於像崔郊這一些沒有什麼功名的人來說,已經是一個圓滿的結局了,你還想怎麼樣?你還想像現代一樣,對於頔進行道德與法律審判?或者,崔郊和於頔來個pk?”
對於此。
江寧不去評判。
像崔郊的故事,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理解。
你可以這樣想,也可以那樣想。
但是。
不管你怎麼樣。
崔郊這一首《贈去婢》,卻是憑借著一句【從此蕭郎是路人】,同樣流傳了千年。
……
“第三位,我們講另一位詩人,他叫做劉希夷。”
崔郊之後,江寧講起了第三位詩人。
對於這一位詩人。
不說這一世沒有人知道。
哪怕就是前世,也沒有太多的人知道這位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