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江寧老師,您這是純心要氣死我們的啊。”
聽完元稹的故事,眾人隻感覺心比原來更堵了。
什麼癡情啊。
這哪裡是癡情。
這簡直渣男啊。
但可恨的是。
這樣的渣男還是很有才華的,詩寫得那叫一個牛逼。
於是。
這叫啥來著?
寫最深情的詩,做最渣的男人?
“大家彆氣。”
江寧笑了笑:“其實呢,元稹雖然在感情上有一些渣,但這隻不過是以我們現代人的看法。在當時,男人三妻四妾非常正常,有的更有幾十上百個之多。更不用說,像元稹這樣的大官。而且元稹在為官之時,還是有一些政績的。所以呢,元稹渣是渣了點,但總體來說還是不錯的。”
“滾蛋,江寧老師,您今天是故意來氣我們的。”
“沒有。”
“你有。”
“真沒有。”
“既然真沒有,那再講一位讓我們消消氣的詩人。”
“再講啊?”
看了看時間,已經一個小時過去了。
按之前計劃,江寧今天這一次直播,大概也在1個小時左右。
不過看大家樣子,今天要是這樣下播了,那真有一些不好收場。
想了想,江寧說道:“那這樣,今天再多講一位詩人。”
一邊說。
江寧在畫板上再次畫出了一位讀書人。
這位讀書人,叫做李紳。
“可能大家對於這位讀書人不太了解,他叫做李紳。曾祖父曾經當過宰相,但到他父親這一輩時沒落了。他從小父親去世,由母親撫養長大。因為家族沒落,所以李紳自小就體會到了普通老百姓的不容易。一次,李紳前往了農田,看到老百姓每日每夜的勞作,但仍吃不飽,穿不暖,甚至還有的要餓死。隨即,他回到家後,寫下了兩首詩《憫農二首》。”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裡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這是其中的一首。
意思也非常簡單。
你看大唐這麼多農田,這麼多老百姓在辛苦的勞作,沒敢一天耽誤,也沒有讓這一些農田成為荒地。
但這能改變什麼呢?
那些每日每夜勞作的,反而還要承受被餓死的結果。
這首詩同樣也是前世無比知名的一首詩。
甚至。
基本上每一人都學習過。
甚至是自小就開始學習的。
更甚至。
前世3歲小孩子,都能夠背誦這一首詩。
同樣。
這樣的一首詩,也因為其賦有很深的哲理以及諷刺作用,曆來被無數的名家引用。
“好吧,終於看到一位正常的詩人了。”
“是啊,之前的宋之問,元稹哪怕再有才,我對他也不敢興趣。還是李紳好,他將自己的視線放到了平民老百姓。”
“沒錯,詩就應該描寫平民大眾,而不是一直在那裡寫什麼愛啊,情啊,恨啊什麼的。”
“哥,彆說這麼快,萬一到時候再來一個反轉呢?”
“反啥轉啊。能這麼體會到老百姓辛苦的,人品絕對沒問題。”
“對,這要是能反轉,老子以後不背詩了。”
不得不說。
這一首憫農,一瞬間就為李紳引得了大眾的好感。
對此。
江寧也不解釋,繼續與大家分享了另一首憫農。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田。
誰知盤中餐,粒料皆辛苦。】
與前麵一首同樣是經典中的經典。
這首詩裡麵,不但歌頌了老百姓的辛苦勞作,同時還勸戒大家不要浪費糧食。
因為在你盤中的那些米粒,每一粒都是老百姓用無數汗水勞作而來的。
第二首分享完。
直播間,又是人潮湧動。
“看吧,我就知道李紳是個關心老百姓疾苦的人。”
“還反轉,兄弟,不能看到幾位反轉的詩人,就認為所有詩人都人品差吧。”
“對,喜歡這個李紳,這簡直是為老百姓代言啊。”
這樣的描寫普通大眾辛苦勞作的詩作,他又如何得不到大家喜歡呢。
不過江寧在此仍沒有太多解釋,而是繼續講著李紳的故事。
“這兩首詩當時李紳寫完,他便給了同窗好友欣賞。這位同窗好友與李紳是同一年進士,不過,李紳考得名次比他好多了。看到李紳這兩首詩,好友內心無比的嫉妒。不過,他在這兩首詩當中,卻發現了問題。隨即,他便拿著這兩首詩向皇帝,誣告李紳對於朝廷賦稅製度。你不是說農夫會餓死嗎,你就是在說朝廷的賦稅加重了農夫的負擔,要不然,農夫怎麼會餓死。”
“麵對著好友的誣告,皇帝很快就將李紳給找了過來。不過李紳卻用自己自小的經曆,向皇帝講述老百姓的不容易。皇帝聽後,也就沒有責怪李紳。但這一件事之後,卻是讓李紳第一次知道了朝廷當中的黑暗。不過更多的黑暗,還在等著李紳。在李紳考中進士在朝為官之後,李紳又因為黨爭事件受到連累,不時被貶。”
“這讓李紳內心無比的忿怒,但他卻並沒有就此躺平。反而,他還寫了一篇《寒鬆賦》,以此表明自己要像寒鬆一樣,不畏強權。並且,在此期間,他還和一眾知名好友,提倡新樂府詩。他認為,詩作不能言之無物,也不能空洞,更不能隻流戀於情情愛愛,應該關心實事,關心民眾,寫能反應老百姓生活的作品。而在他與一眾友人的推動之下,中唐時期爆發了一場新樂府運動,這在當時影響很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