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啊。”
“這也行?”
看著後台數據不斷的暴漲。
助手小明,包括快抖官方這一邊的工作人員都是目瞪口呆。
這好像看起來不是帶貨。
這好像是在講曆史,講文學,或者就是江寧所說的做節目。
因為至江寧開始直播到現在,擺在桌前的十常大米,他愣是啥也不介紹,啥也不說。
但這看起來不像帶貨的直播,他反而真正的帶出了貨。
甚至。
他的帶貨的銷量還很樂觀。
正如這1萬單的數據。
其中每單的金額,大概在60塊。
這才一會兒的時間,江寧的銷售額就在60萬了。
雖然這60萬的銷售額,暫時不是最高的。
也無法與那位1億粉絲的快抖超級網紅對比。
但這已經顯得很突出了。
畢竟此前這一些帶貨主播,他們為了這個節目,之前就在預熱。
而且他們帶貨,也有更好的群眾基本。
比如那位1億超級網紅。
很多人看他的直播,已經不是看直播了,而是進入他直播間,就是買東西。
也就是說。
這些超級網紅,他們已經成為了一個購物平台。
……
“江寧老師,您還沒有跟我們說這一首詩呢。”
“彆急。”
江寧笑了笑。
然後在畫板上,寫下了這一首詩。
這一首詩的名字,叫做《賦得古草原送彆》。
同時。
這一首詩也是前世無數人都知道的一首詩。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儘,春風吹又生。】
當然。
前世很多人以為這首詩就此結束。
事實上。
前世在一些教科書版本當中,確實隻寫到這裡。
甚至。
因為這是小學語文課本,有編劇考慮到複雜度的問題,還將這一首詩直接改名為草。
但如果僅僅隻是前四句,那這首詩就不完整的。
所以。
他還有後四句。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彆情。】
可能有很多人不太明白,賦得古草原送彆是什麼意思。
其實這個題目需要拆開來讀。
賦得是一組。
古草原送彆也是一組。
古草原送彆,這裡也就很明白,這是一首送彆詩。
至於賦得是什麼意思?
賦得其實是一種賦得體。
這是一種五言律詩,的詩體。
同時。
賦得體在古代,也是科舉當中經常出的詩體題目。
這一首詩,正是白居易當時參加科舉的時候所作的一首詩。
科舉結束了之後,於是白居易就拿著這一首詩去拜謁顧況。
於是這就有了前麵的長安居,大不易的故事。
“離離原上草,好詩。”
“果然是老百姓都能聽得懂。”
“野火燒不儘,春風吹又生,這是千古名句啊。頂一個。”
直播間內,一眾網友紛紛送上了鮮花。
不管白居易未來怎麼樣。
至少。
現在大家所聽到的白居易,他看上去是一位有才的少年。
他與什麼渣男不渣男的,並沒有太大的聯係。
哪怕就算是有聯係。
渣男也不見得就是惡人。
他最多就是在情感問題上讓眾人不喜歡罷了。
這與李紳,卻又是完全不一樣。
“29歲,白居易中了進士及第。中了進士之後,白居易非常高興,因為當時中了進士的隻有17人,雖然白居易是29歲。但在當時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之稱。也就是說,其實進士是很難考得上的。而哪怕白居易是29歲,在當時這一科當中也是考中進士最年輕的。所以,他興奮的寫了一首詩,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
說到這裡,江寧卻是來了一個補充:“其實呢,有如此興奮感慨的不隻是白居易一人。在唐朝,還有一位叫做孟郊的詩人。他四十六歲考中進士,但哪怕就是四十六歲考中進士,孟郊仍然是欣喜若狂。而這個狂,狂到哪裡去呢。他寫了一首詩,叫做《登科後》。”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儘長安花。】
從這一首詩當中就可以看出。
顯然。
當時孟郊中了進士之後的欣賞程度,比之白居易可是狂得多。
“古代的科舉當真太難太難了。”
“是啊,比起現在的高考,不知道難多了。”
“那必需的啊,幾十萬考生,錄取進士的隻有幾十甚至不到100個,這比例,換成是我,我也像孟郊一樣。”
眾人對此也是無比的感慨。
而在同一時間。
在江寧講完《賦得古草原送彆》,以及另一首《登科後》之後。
掛在直播間的十常大米定單,又是瘋狂的出現。
“2萬單。”
助手小明告訴江寧,十常大米的訂單已經破2萬單了。
然後還小聲的說道:“我們要不要換一個品類。”
不過江寧搖搖頭。
雖然從銷售角度來看,換一個品類更好。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喜歡買米。
換一些其他大眾感興趣的商品,大家的購買欲望也更強。
隻是江寧本來就沒想過帶貨,他之所以答應,也是為了公益。
而公益,最好的方式就是幫助那些老百姓。
這一些十常大米,也有一些是老百姓種植的。
所以推銷十常大米比之推銷其他一些商品,在公益的角度來看,江寧覺得更有價值。
……
“白居易中了進士之後,就此致仕。不過年輕時候的白居易,並沒有當太大的官。剛開始是校書郎的職位,後來又出任集賢校理,並授翰林學士。808年,任左拾遺,也就是皇帝秘書。雖然這個官不大,大概是8品左右,但卻每天與皇帝打交道,還是比較有前途的。”
“不過在這時間,白居易除了做官之外,他更多的時間是在寫詩。同時,他的詩與其他詩人也不一樣。他覺得,詩這種東西,不應該隻是寫那些風花雪月,應該為實事而寫。所以,這些年裡,白居易將一眾老百姓的疾苦,都寫得了詩中。比如,白居易寫的《觀刈麥》。”
【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儘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這是這首詩的上半段。
接著是下半段。
複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儘,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
念此私自愧,儘日不能忘。】
觀刈麥中的刈,也就是收割的意思。
整首詩,也就是觀看收割麥子。
這原本是一個很普通的情形。
可是。
在白居易詩中,卻寫得讓人情不自禁眼淚都要掉了下來。
開篇先是寫了農時割麥子的一片忙碌情況。
但隨後筆鋒一轉,卻是放到了另一位抱著孩子的婦人身上。
原來這位婦人,是跟著他們在拾麥子。
而為什麼要拾麥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