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圖記!
“我覺得或許有個人知道。”蘇麗說。
“蘇姐姐,那個人在哪裡?”歐陽言看著她,有點奇怪她是怎麼分辨新住戶和老住戶的。
蘇麗看向街的一邊,“在那裡”。
路邊是一個很小的攤位,擺了幾包用自封袋裝的花生,一個光頭的老人坐在一旁打瞌睡。
“這個椒鹽花生是瓷器口三絕中的一個,這個老人家就是祖傳做椒鹽花生的,肯定是老住戶了。”蘇麗邊說邊走到小攤前,拿起一包花生,叫醒老人家,“買包椒鹽花生。”
“好好,”老人見生意來了,臉上堆著笑,“我這個花生很好吃的哦,多買兩包嘛,隻有這裡才買得到。”
“好,買三包吧,我們一人一包。”蘇麗也笑著說。
老人裝了三包花生到一個塑料袋裡,接過錢,喃喃的說,“我煮了幾十年花生了,現在好多人都不知道這個是瓷器口特產,都去買麻花去了。”
“老爺爺,你知不知道以前這個街上有戶姓陳的,大兒子出家了,還有個小女兒。”蘇麗接過塑料袋,直接就切入了正題。
“姓陳的?”老人默默的念著,“哦,對,有這麼一戶姓陳的,那家是開醫館的,他家兒子出家後還給人看病,又不收錢,好多人都去找他看,他家老頭這邊生意就沒以前好了,老頭還在家罵他不孝。”老人回憶起往事笑著說。
“那他家的兒子女兒現在還健在嗎?”蘇麗問。
“兒子老早就不在了,女兒前幾年聽說中風了,不曉得現在還在不在。”老人說。
“那陳家現在還住在這裡嗎?”蘇麗又問。
“沒有了,前幾年陳老太老頭過世之後就搬到她兒子那裡去了。以前有時候有老街坊約她一起爬山,後來中風了就很少來往了。”老人理清了思緒想起了很多事。“好像她兒子在無線電話公司上班,現在估計也退休了吧。住還是住在那邊。你們可以過去找一下。”
三人提上椒鹽花生謝過老人,歐陽言拿出手機來,查這個無線電話公司在哪裡。
從李子壩輕軌站出來,左邊是重慶特色的陡坡,三人走了一陣感覺到些迷茫,哪裡都是樓,不知道目標在哪裡。
歐陽言來到路邊的“的士麵館”詢問無線電話公司。老板娘手一指,竟然就在她們身後。一直往上爬坡,沒想到會錯過了。
從路邊走進去,在走廊上見到兩個正在擇菜的婆婆,婆婆見來了三個陌生人,很警惕的打量著。
“你們找誰啊?”一個胖婆婆問。
“婆婆,我們想找一下陳婆婆。”歐陽言上前回答。
“哪個陳婆婆?我們樓裡麵姓陳的有好幾個。”胖婆婆說。
“從磁器口搬過來的陳婆婆”。蘇麗幫著說。
“哦!你們是來看她的老鄰居嗎?”胖婆婆的表情和善了不少。
“是的是的,家裡的老人惦記她,我們幾個就是派來的代表。”蘇麗搶在歐陽言前麵說。
“她住三樓一號門,她兒子今天在家,有人給你們開門。”胖婆婆露出了微笑。
“謝謝婆婆,謝謝!”歐陽言連聲說著。
往下走了二層就是三樓,這是重慶特有的一種建築形式,通道從山坡邊進入,但是樓卻是從山坡下修上來的,所以一進樓就是樓的中間層。找到一號門,敲了敲,一個中年男人在裡麵問,“找哪位?”
“你好,我們找陳婆婆。”歐陽言說。
“找我媽做什麼?她中風了,什麼都不知道了。”中年人在門裡麵說。
“叔叔,我們有點事找她,可以開一下門嗎?”歐陽言說。
“她什麼都不知道,找她沒用。”中年人不開門。
江渝走到歐陽言麵前,示意讓他來。
江渝敲敲門,“你好,我們是磁器口居委會的,是想來了解一下你母親的情況,國家有補貼政策出台的時候會優先考慮你們的。”
門開了,一個中年男人問,“國家又有什麼補貼政策?沒聽說呢?”
江渝說“目前還沒出來,但是上級在要求收集資料,應該是統計情況吧。”
中年男人讓她們三個進了屋,江渝說“你配合我問一下情況,我這兩個女同事去看看你母親,要拍照記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