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小貨郎林深!
照相、照相才能賺幾個錢。
把這些專業設備,高價賣給那些“攝影師”才是真正賺錢的門道。
一個三角架賣它個五六千兩銀子。
一個鏡頭賣它個兩三萬兩銀子的
當然了,這些小小的東西,給大唐帶來的改變還是肉眼可見的。
至少
在照相館開始慢慢的進入大多數人的視野之中後,如意娛樂的體育版,終於是想出辦法把照片印在了邸報上。
雖然是黑白的。
雖然是模模糊糊的一片,像素極差。
但還是能看清楚,這就是發生在蹴鞠場的一幕。
已經知道照相館的人,並不覺得稀奇,不知道照相館的,也隻是覺得在邸報上印上畫是一件很稀奇的事。
在旁邊人的科普下,他們也就知道了照相館的存在。
一來二去。
照相館的生意就更加火爆起來,長安城人口基礎那麼大,尤其是在開放了新城區之後,往來的人就更多起來。
舍得花這一兩銀子照相的,自然也就多了起來。
不過照相館的生意,還隻是林深隨手而為。
一家茶樓裡,幾名讀書人看著新一期的如意娛樂。
除了該有的報道之外。
在四版刊登了一封招聘啟事,是如意報社在招人,雖然沒有打著“楚王殿下”的幌子,但隻是“如意報社”的招牌就足夠吸引人。
更不要說
開出來的薪水,隻是剛入職一個月就有一百兩銀子,更不要說,經過培訓,能力提升之後,如意報社也許諾會增長工資。
隻是,這份工作的要求有些古怪。
口齒清晰、五官端正。能說一嘴流利的官話。
大唐的官話並非是長安音,而是東都洛陽那一帶的音,稟氣特正,中氣十足,林深雖然是一嘴的普通話味,但對洛陽音也是喜歡的很。
官話,或者說標準音的目的,也就是一如當年秦始皇“書同文、車同軌”一般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文化交流。
大唐現在已經有了一個標準。
林深也不至於因為自己的習慣,就貿然指手畫腳的。
洛陽音就洛陽音。
也好聽。
這個要求其實不高,但對現在的大唐人來說,就顯得有些苛刻了。
一連四五天,來如意報社報名的加在一起都還不到十個人。
直到第六天。
報名的人才多了起來,聽口音也都不是長安人,而是聽到消息之後,連夜坐著火車趕到長安城來,報名參加這個職位。
洛陽人心裡也是感慨。
長安不就是占了一個都城的便宜,不就是占了一個楚王殿下住在長安城裡的便宜,所以一直最先享受著楚王殿下帶來的福利。
這都好幾年了。
洛陽才享受到什麼樣的福利?
不過隻有一個如意超市、一個如意銀行、火車、自行車罷了
嗯
其實也不少了,隻是和長安城相比起來,就有些相形見絀。
如今終於有一項福利是能夠讓洛陽人享受到,洛陽人一個個挺起了胸膛,東都之城終有一日要重回大唐之巔。
半個月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