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的文景之治究竟如何,劉榮沒有資格去說。
當下這個時間線,劉榮則算是見證了文景之治前半頁,或者說是前三分之二的部分。
沒辦法。
劉榮這隻蝴蝶的翅膀,雖然主動扇起過許多風雨。
但最重大的一場風,卻並非劉榮有意。
——曆史上,漢太宗孝文皇帝在位二十七年,孝景皇帝則在位十六年。
二者加在一起,攏共在位四十三年時間,被史家稱之為:文景之治。
而在劉榮穿越而來的這個世界,太宗皇帝雖仍在位二十七年,但孝景皇帝劉啟,則意外的隻在位六年時間,便安詳的離開了這個世界。
其原因,劉榮大致歸結為:曆史上,太子劉榮為生母栗姬所累,最終被廢為臨江王;
而其他年長的兒子又都不成器——毛病五花八門的雜,質量千篇一律的差,逼得孝景帝隻能重練新號,選定第十子劉彘從頭培養。
而本名劉彘的漢武大帝劉徹,出生於太宗孝文皇帝後元七年,也就是太宗皇帝駕崩當年。
孝景帝在位時期的年號,便直接就是漢武大帝的年紀——孝景元年一歲,孝景二年二歲,以此類推。
對於這位繼承人,孝景帝劉啟,可謂是付諸全部心血,傾力培養。
許是真的被栗姬那聲‘老狗’所刺激,又或是為了能讓漢武大帝,在儘可能年長、成熟的年紀繼承皇位;
自孝景皇帝三年,吳楚亂平,五年第一次病危——一直到孝景帝十六年。
栗姬一聲‘老狗’的刺激,外加為漢武大帝多擋幾年風雨的願望,孝景皇帝劉啟在第一次病危後,又足足撐了十一年的時間。
而在這個時間線,太子劉榮並未再被生母栗姬所累,景帝即不曾被那聲‘老狗’所刺激,也不再需要為年幼的漢武大帝,多保駕護航幾年。
隨著劉榮愈發成熟,景帝對繼承人的擔憂也越來越少,直到最終,徹底放下心來,也就不再生不如死的強撐下去,順天應命,駕鶴西去。
如果不考慮‘文景之治’,單純從現實角度來講,這件事,其實還挺讓劉榮感到自豪的。
——一個在原本的曆史上,因為對繼承人放心不下,而強撐十一年不肯厭棄的有為之君,在自己成為儲君後安詳離世!
尤其這位帝王曾放心不下的繼承人,是曆史上赫赫有名的漢武大帝!
仍是誰,在如此明顯的對比之下,都很難不生出自豪之情。
但不得不承認:劉榮的出現——劉榮意外的有出息,讓景帝劉啟意外的早崩,間接導致了曆史上的文景之治,在劉榮所身處的這個時間線,僅僅隻展露了一半多。
後世人常說: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
對於封建王朝,乃至人類文明曆史上的每一個‘盛世’而言,其實道理也是一樣的。
一場持續數十年的盛世,很可能需要前人數十上百年,乃至數百年的勵精圖治、緩慢積累,才最終通過盛世的方式得到展現。
一如漢家的文景之治,是高皇帝篳路藍縷,開漢國祚,誅滅異姓諸侯,又呂太後女身臨朝,勵精圖治,鐵腕治國多年,所奠定的基礎。
甚至於,所謂的文景盛世本身,在太宗文皇帝在位時期——至少是前期,也依舊處於積累階段。
在太宗皇帝長達二十七年的在位生涯中,直到最後的十年左右,天下百姓才開始感受到:誒,日子變好了?
哦,原來是聖君在位啊。
文景之治的成果、成效,本就有相當一部分,是在文帝年間積累,於景帝年間見效。
結果因為劉榮的時空亂入,導致景帝劉啟的在位時長少了足足十年!
故而,在劉榮即位後,對於自己在位年間,漢家所出現在積極變化、正麵成果,劉榮很難說到底是自己的攻擊,還是文景之治還沒來得及見效的後勁兒,恰好在自己即位後見了成效。
但有這麼幾件事,是劉榮能比較確定:必然是自己的功勞——至少是‘功成在我’的。
首當其衝的,自然是宿麥,即麥粉麵食的出現,極大程度降低了漢家底層民眾的饑餓率,極大程度的提高了漢家百姓民的幸福感。
對於農名而言,幸福,永遠都沒有那麼複雜。
吃的飽就是幸福。
穿的暖就是幸福。
不挨餓,不受寒,如果能在三不五時沾頓葷腥,那就真正是隻因天上有的神仙日子。
此外,糧產大幅增高,外加糧食官營雙管齊下,也最大限度穩定了漢家——目前局限於關中地區的糧食市場,大幅提高了漢家農民的抗風險能力。
農民抗風險能力高,就等於返貧為佃農的幾率低。
而自耕農,又是漢家——或者說是每一個華夏封建製農耕政權,最不可或缺的統治根基。
換而言之,劉榮搞出來的宿麥麵試,外加糧食官營,直接提高了漢家自耕農的收入、幸福度和抗風險能力,並間接鞏固了漢家的統治根基。
這一項,劉榮是能確定其功績,並不需要探討‘究竟是否文景之功’的。
量產——主要是粟穩中有進的產量增長,確實和文景之治脫不開乾係。
但宿麥的大規模推廣、麵試的出現及推廣,還有最近這幾年,因肥料、耕作方式、耕作工具等人為外部因素,而進一步快速增長的糧食產量,劉榮也是能坦然把功績,安到自己的頭上的。
再有,便是吏製和官僚體係。
在過去,漢家的官僚體係說不上混亂,卻也冗雜不堪,存在極為普遍的職務重迭、權責劃分不明確的現象。
最具代表性的:丞相是天下的丞相,內史卻有是關中的丞相;
天下包含關中,丞相也同樣是關中的丞相,等於說關中有兩個‘丞相’類型的全權話事人。
再比如軍中,負責後勤輸送的後將軍、負責後勤線路安全的後將軍,以及在戰場上保護後方,隨時準備後軍轉前軍,引領大軍撤退的後將軍——都叫後將軍,職責確是風牛馬不相及,職權差異比人和豬的差距都大。
高的軍中將帥,又或是長安朝堂發出指令,還得指名道姓不說,另需在字裡行間瘋狂‘明示’,以明確此後將軍,究竟是哪個後將軍。
再比如,仍舊拿內史舉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