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不考慮這麼做傷天和,作為這個建議的發起者,韓頹當心中,也還是不可避免的生出愧疚之情。
但在漫長的惆悵,和感歎唏噓之後,韓頹當終還是穩住了心神。
接下來一番話說出口,韓頹當勉強的惆悵之色,才總算有了些許緩和的趨勢。
“如果我漢家的大軍真的這麼做了,匈奴人的反應會很快。”
“反應過來之後,匈奴人,或許就會像我漢家駐守城池一樣,分兵駐守草原各地的糞底窪地——至少會駐守那些年份超過十年的重要窪地。”
“隻不過,畢竟草原沒有城池,糞底窪地又是周邊高,中心低的窪地,匈奴人不可能在窪地內駐守。”
“按照臣的推測,匈奴人,或許會以部落為單位,劃區域負責某一片地區的糞底窪地,並增強巡視。”
“如此說來,和如今草原各部的生存方式差彆不大,隻是部族遷徙會降低頻率,匈奴人會更猶豫,更慎重的作出遷徙遊牧的決定。”
“並且,即便部族主力整體遷徙離開,也必然要分出一部分力量駐守。”
“如此一來,原本居無定所,隨著流動遷移的草原各部,便算是初步具備領地意識,並在一定程度上,被鎖在自己的領土之上。”
“具體怎麼操作,怎麼利用匈奴人的這個心理,還當由陛下決斷。”
說出這最後一句話,韓頹當隨即露出一個比哭還難看的笑容,而後便退回到酈寄、欒布兩個老夥計身旁,再度長籲短歎起來。
韓頹當既然在成年後,作出重歸漢室的決定,便必然不再對草原——尤其的匈奴產於庭,有哪怕一絲一毫的幻想和親近。
但畢竟在草原出生,並度過了人生做懵懂的青少年時期。
實際上作為半個遊牧之民的韓頹當,卻是無法做到對遊牧之民的疾苦視若無睹。
韓頹當當然也恨匈奴人,在過去這些年,對漢家、對漢家百姓所做的一切。
但韓頹當的恨,大都針對作為草原統治者的匈奴產於庭。
至於草原的民眾,也就是底層牧民,韓頹當就算談不上親近,也至少是有同情的。
對於韓頹當有如此情緒,劉榮倒是沒覺得有什麼。
——這就好比在後世,一個天才出生在貧窮的山村,並自幼飽受父母雙親的折磨與摧殘。
最終,憑借自己的天賦和努力,這個天才走出了山村,創出了一片天地。
回過頭,再去看那個占據了自己整個童年自己青少年時期,為自己帶來過無數痛苦的山村,這個天才的恨,必然都會集中在不做人的父母雙親身上。
至於那個山村,自己山村的居民,則大概率會得到這個天才的同情。
如果有可能,這個天才甚至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為這個山村的建設,以及村民做出一定的貢獻,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韓頹當就大概是這種情況。
父親韓王信叛漢,是韓頹當無法控製的,畢竟當時的韓頹當還沒出生,而是出生在父親兵敗逃亡的路上。
打自記事兒起,就在草原生活,長大,也同樣不是韓頹當可以控製的,這純粹就是家世。
而在草原生活的那些年,因為東胡王盧氏的存在,韓頹當所在的韓王部,對匈奴產於庭的存在價值越來越低,得到的待遇自然也就越來越惡劣。
最終,逼得韓頹當拚死一試,以叛漢罪臣之後的身份,重新回到這邊被父親背叛過的故土之上。
回過頭,韓頹當自然不恨那片自己從小長大的草原,也不恨那些與自己朝夕相處,相依為命的牧民,甚至都不一定恨父親當年叛漢。
但韓頹當必然憎恨匈奴產於庭,先蠱惑父親叛漢,說得天花亂墜,等父親到了草原,卻對韓王部愈發嚴苛。
現在,韓頹當提出了一個通過傷害遊牧之民底層命中,來迫使草原統治者、迫使產於庭無法戰略騰挪的建議。
韓頹當有些愧疚,因為這個建議,會害死許許多多的牧民。
但最終,韓頹當還是說服了自己,將那些許愧疚儘數壓下。
“戰,為止戰。”
“殺,為止殺。”
“要想永遠結束戰爭,那,就必須打一場讓所有人,都不願意再經曆第二次的慘烈戰爭。”
“要想讓未來的草原,過上和中原一樣的安定生活,就必須讓他們明白:安定,究竟何其來之不易……”
韓頹當如是想著,為自己做思想建設。
而在上首,天子劉榮卻是思慮間,不由自主的望向自己,乃至整個漢家最重要的儲備軍官。
“衛中郎以為如何?”
“弓高侯所言,可否使我漢家得天時、地利、人和?”
“或者說,可否能讓匈奴人——讓匈奴產於庭,失去天時地利人和?”
被劉榮點到,衛青卻絲毫不慌,不卑不亢的出身拱起手。
“陛下曾說過,這世間,最讓敵人畏懼的刀,不是已經落下的刀,也不是正在落下的刀。”
“而是隨時都能落下、隨時都會落下,沒人知道何時落下,卻也必然會落下的刀。”
“在臣看來,弓高侯提出的這個建議,便可用作我漢家懸在匈奴人頭頂,隨時會落下,卻遲遲未落下的刀。”
“——兵法雲:歸師勿掩,窮寇勿追,圍之必闕,網開一麵。”
“弓高侯的建議,我漢家如果真的徹底貫徹,那很可能會逼得匈奴人狗急跳牆,進也傾巢而出,與我漢家打個兩敗俱傷,退則徹底放棄草原,遁去河西、西域,乃至更西。”
“一去不歸倒也罷了,就怕匈奴人在遠離我漢家之地,修養生息,最終強勢歸來。”
“所以,陛下應該以此為要挾,即要讓匈奴人惴惴不安,不敢輕舉妄動,也要給匈奴人一點希望,讓他們無法下定決心玉石俱焚。”
言罷,衛青從容一拜,旋即退回自己的位置。
和韓頹當不同,衛青對草原、對遊牧之民,沒有絲毫同情心。
對於漢家的軍事戰略,衛青唯一堅持的原則是:以漢家的長期利益為最高標準。
利益為先,長期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