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龐向店家要了火,點燃了酒水。隨著火焰,香氣散到空氣中。周圍的酒客聞到,不覺臉上露出陶醉的神色。還有人喊道“小哥真能藏酒。這時候還有這燒刀子。”一聽就是貪醉之人。
等火滅掉,酒勁小了,入口香氣倒是更濃。高龐正想與同學們聊天,就聽百姓們自己開始談論起近來的事情。
看來被犯官們挑動的八卦之魂燃起,那就一定要有個說法。
“雍正爺怎麼突然失了上天眷顧呢?”有酒客問道。
聽到這話,高龐看向同學們。就見同學們一個個習以為常的模樣,完全沒有被百姓話裡頭的含義驚到。看來這種討論絕非進行了一次兩次,更不會是幾個人談起這樣的話題。
真是湊熱鬨不怕熱鬨大,當即有人附和,“對啊!雍正爺就沒有康熙爺得上天眷顧。”
就在高龐以為這樣的反賊言論已經算是頂格,又有人加入其中,“要說康熙爺,死的不也是挺隨意麼。”
撲哧!高龐趕緊捂住了嘴,才沒有被這話刺激的大笑出聲。
同學們用訝異和調侃的語氣問道“高兄,這是怎麼了?”
“酒太烈!”高龐說著,直接給自己又倒了一碗苦艾酒。
“這不是更烈!”同學們調侃的時候臉色都很是促狹。
而高龐身後那些百姓們的爭論在此時也升級啦。畢竟是江南,有文化。比慘這等事又格外刺激精神,有人說,“若是說死的隨意,崇禎爺死的不隨意麼?被李闖逼的上吊。”
“李闖又如何?照樣不知所終。”
“要這麼講,順治爺也差不多的隨意。”
高龐此行的目的是打聽江南的局麵,順道拉攏些江南的士人。此時高龐隻能用手掌捂住臉的上半部,一個勁搖頭。
怎麼突然間國家大事就成了比慘大會呢?
若是說比慘,兩百年來真正明明白白壽終正寢的還真沒啥人。
天啟皇帝年紀輕輕死了。崇禎皇帝在煤山上吊。
逼死了崇禎的李闖戰敗後消失無蹤,竟然沒了下場。
南明的皇帝跑去緬甸,照樣被抓了殺掉。
死的隨意的並非隻有大明這邊,滿清這邊正如百姓所說,死的同樣很是隨意。
黃台吉死的莫名其妙,不少人都說多爾袞殺兄霸嫂。
多爾袞雖然算是死的正常點,結果死後兩個月就被追奪一切封典,毀墓掘屍。
順治皇帝死的時候二十三歲。死因不明。
康熙雖然長壽,據說前一天還活蹦亂跳的騎馬打獵,接著躺倒就死。毫不遲疑。
霍崇說康熙是被隆科多弄死的,不少人是真信。
雍正死的就更隨意了。按照親自參與處決雍正的將士描述。為了不把雍正身體打爆掉,采用了勒死。繩子不夠長,大家還抱住抓住繩子的戰友,抓住戰友的腰帶。
兩百多人一起發力,硬是將雍正脖子勒斷掉。
比死的隨意,雍正隻怕比南明皇帝都更隨意些。
百姓們談論的基本內容沒啥錯誤,隻是皇帝們的死法都被用‘隨意’這個貼切的詞彙來描述。所謂高高在上的天子,在百姓眼中都是失去上天眷顧的一群‘隨意’之人。
即便知道霍崇進京襲殺雍正會動搖天下,親眼看到天下被動搖到什麼地步,高龐還是被這樣的程度驚到了。
也沒人出來指責,更沒人出來製止。百姓們聊了一陣,熱鬨之後就散了。
這時候高龐的同學低聲說道“高兄,你是不是見到霍爺的人?”
高龐就按照想好的答複說道“當時沒能逃走,隻能留在當地求存。好在霍爺果然如他所說,絕不濫殺無辜。乾了不少力氣活,掙了點錢。”
說完,同學們倒也信了的樣子。高龐心中稍微有點失落,心中想象,若是把自己真正經曆講述出來,同學們隻怕就不信呢。
高龐怕自己真的這麼乾,就問“最近江南如何局麵?”
“有人說朱三太子又要出來了。”
聽到這話,高龐又是撲哧一聲。同學連忙問道“為何發笑?”
“就算朱三太子順治元年時候一歲,從順治朝到現在,十八加六十二加六,他也八十七了。你們信麼?”
聽高龐如此講,同學們愣了。掰著指頭算了算,數字果然沒錯。同學們驚訝的說道“正是如此!之前說明末之時,朱三太子都十幾歲。現在豈不是百歲了麼?”
高龐發現自己不能接受這樣的瞎咧咧。霍崇教授的邏輯學導論中兩大基本點之一,命題形式隻管是不是正確。
如果朱三太子並非是超越人類的存在,正常人極少能活到了八十七歲。就算活到這個年齡,體力早就衰敗,乾不成什麼。想乾事,隻能靠手下效力。
然而這麼多年來,每次出事,都有關於朱三太子的說法出來。卻從來沒見到任何真正的朱三太子的部屬。所以朱三太子存在的說法定然是個偽命題。既然是偽命題,就沒啥討論命題本身的意義。
既然不想瞎摻和這樣的傻話,高龐就繼續喝酒,聽著同學們各種瞎咧咧。
很快,就聽到了一個消息,滿清朝廷今年加了恩科。
科舉考試三年一比。雍正二年和雍正五年都舉行了大比。下次正式科舉是雍正八年。沒想到這次加了恩科,就意味著多給讀書人一次機會。
同學們說朱三太子的事情完全是湊熱鬨,說起此次大比,各個精神百倍。
看高龐在旁邊沉默不語的吃菜喝酒,有和高龐關係不錯的同學歎道“高兄,若是你沒去山東。就能參加上次科考。不如高兄去見見半山先生,求他幫忙吧。便是考不上進士,考個舉人也很好啊。”
高龐笑了笑。科舉考試出來不過是當個進士。就算是一甲三名的狀元、探花、榜眼又能如何。不過是繼續混罷了。
在霍崇手下,高龐前途可期。一旦霍崇能南下,最終奪取一片形勢。以後奪了天下也不稀奇。那時候作為大功臣,高龐的地位豈是進士能比。
但是想起半山先生,高龐也覺得想念,就順水推舟的說道“我就去拜見半山先生。”
以前每次去見半山先生之前,高龐都覺得很是惴惴不安。此次越是距離鎮江近一分,期待之心也多了一分。
到了半山先生門前,就見到不少人在門外等。遞進去拜帖,高龐淡然找了個地方坐下。既然這麼多人想求見半山先生,高龐就做好了等到晚上的準備。
坐定,隨手拿出本《易經》,高龐就開始讀了起來。自從見過長信道長之後,高龐就開始對道德經與易經來了興趣。
剛讀了幾頁,有家丁出來喊道“高龐高先生在何處?”
高龐聽聞老師要見自己,收起書快步走到門口,躬身說道“我在這裡。”
“先生讓你明天下午再來。”家丁給了答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