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雪寒霜耐歲寒!
封問心直覺不好,於是心下一橫不顧隨侍的阻攔,用袖子掩了麵往人群裡擠,結果不知踩了誰的腳後跟,那人“哎喲”一聲一臉凶相的扭過臉來,兩人四目相對,
“趙大人!”
“相爺!”
封問心“噓”了一聲,小聲問道“怎麼回事?”
那人還未回答,就聽人群裡麵有人拖長了調子“有些人呐……當真是丟人現眼,食君之?,卻不分君之憂。”
立時便有人起哄“可不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我們這些沒文化的老百姓都懂,那些滿嘴之乎的人可不懂。”
一群人冷嘲熱諷,還不提名字,但封問心就是覺得這些人是在罵他。
又有人喊道“我捐一百兩。”
“小老兒我沒什麼錢,就捐一兩棺材本吧。”
有官差大聲道“募捐乃為行善之舉,全憑自願,大家不必強行納捐,這棺材本兒咱們就不收了,有這份心意咱們也都心領了。”
封問心好不容易擠到告示跟前,大冬天的擠出一身熱汗,結果定睛一看,差點沒撅過去。
隻見那兩堵告示牆上,最上邊扯著大字橫幅,寫著募捐緣由,哪些城、哪些縣糧食告急,朝廷派出的換糧隊伍遭遇了困難會有多久的遲滯,希望廣大群眾伸出援手,以解燃眉之急,是謂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幫助國家和受災的百姓度過難關。
倒是沒提邊關缺衣少糧,以防泄露軍事機密。
還附帶了一份聖旨。
所有參與募捐的人將會被登記造冊,並在接受捐贈的城縣裡立碑留名,而且過幾日還能得到朝廷頒發的善義牌。
顯示的樣品是一塊巴掌大的木牌,一麵刻著‘善’,一麵刻著‘義’,打著紅通通的大中國結,可以懸掛在家中和門前。
並承諾所有募捐財物的去向都會公開透明化。
而且該募捐行為不僅限於帝京,但為防有人效仿斂財,組織的募捐隊伍有且隻有一支,且有聖旨隨行。
這些都不是最吸引人眼球的。
最吸引人的是告示牆下方貼著碩大的紅紙,一邊名為‘朝堂募捐明細’,一邊名為‘民間募捐明細’,民間的那堵牆上已經貼了好幾張紅紙,紙上的字小且密。
而那朝堂募捐明細,因占據一整堵公告牆的緣故,紙張尤其的大,且因人少,那上麵的字兒又大又稀,就像科舉考試排行榜一樣,按官位品級一溜排了名字下來,連明展眉的名字都用國君代替,赫然在榜,排在了榜首,後麵的募捐數量寫著三十萬兩白銀。
後麵還有‘備注’,所謂備注中填寫著‘出自私庫典賣,典賣明細另附’。
接下來是儲君——明黛遠——一萬兩——出自私庫。
雖然有許多新詞兒,但結合著看,也能看明白是什麼意思。
朝堂與民間不同的是,民間捐贈,隻有捐了的,才會留名,而朝堂裡沒有捐贈的,名字也都在上麵。
譬如宰相——封問心——後麵跟著一個碩大的零,禦史大夫——鄭澤生——零……
直到最下麵,才有幾個名不見經傳的官員,名字後麵填上了五兩白銀,三兩白銀的字樣。
隱藏於人群中的人,時不時把握住矛盾點挑唆兩句“瞧這些當官的,枉讀聖賢書,不知何謂國家大義,倒是把自己吃得肥頭大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