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研發係統!
每每這個時候,楊威就想起自己當年也是在一樣的地方,看著火箭騰飛,隻不過那時的季節是夏天。
長征二號火箭的逃逸塔測試時也是一樣的場景,眾人的歡呼聲以及周圍汽車的鳴笛聲,響徹整個現場。
駕駛艙著陸區還在10公裡以外的地方,趙玄直接返回了控製大廳查看數據。
這就是為什麼“神舟”星際飛船要在這西北大漠上進行實驗的原因了。
現在駕駛艙逃逸測試隻是開始,接下來飛船生產完成以後,還有各種的試飛工作。
一但中途發生什麼失誤,飛船墜毀,砸壞底下的建築物,或者掉入海中,損失都不小。
隻有在這廣闊的無人區,才適合做這樣的工作。
和趙玄計劃好的一樣,有關飛船的所有工作一切都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尤其是總裝廠房內,更是熱鬨,除了火種實驗室的工作人員外,還有航天科技集團、華為公司的員工。
之所以有華為,就是為了建設飛船內部通訊環境。
整個飛船的建設工作,就像是在修房子,趙玄的工作內容就是在建地基、造毛坯房。
至於接下來的精裝修工作,就得交給彆人。
和其他場景一樣,飛船內部也需要ifi信號,讓航天員可以實現實時上網,當然這個網是飛船內的局域網。
還有燈光、音響等智能化設備,都可以實現語音控製。
最重要的生命保障維持係統的安裝工作就得由航天科技集團完成。
其實以往這些工作都是由航天科技集團自己開發完成的,但效果就有些差強人意了。
趙玄的想法則不一樣,作為一款準備量產的星際飛船,結合係統給予自己的知識,還必須因地製宜,能利用現有條件,就利用現有條件。
提升航天員舒適感,才是最終的目的。
為此,趙玄還特意查看了huaei公司的ifi技術,確實很不錯。
就像飛船駕駛艙裡使用的大屏幕,保護傘科技公司生產不了,就隻能對外采購。
好在國內半導體屏幕生產技術,雖然不如三星、惠普等企業,但也還算可以,在飛船內使用足夠了。
駕駛艙逃逸測試結束以後,趙玄留在航天基地內的工作就少了很多。
但隨之而來的就是“神舟”星際飛船的首次試飛會議。
比起外麵嗚嗚的寒風,室內地暖的溫度就要舒服的多。
趙玄要和總工程師楊威開一個碰頭會,確定星際飛船首次試飛的日期期限。
“根據我們的計算,應該在2月底,首艘飛船的建造工作就將完成,2月底至3月初,飛船具備首飛的條件。
下個星期,我們就準備第一次試飛工作。”
“時間上真的來得及嗎?”
楊威不禁感到有些懷疑,這個生產速度是不是也太快了才半年多,一艘星際飛船就完成了從無到有?
他雖然是總工程師,但工作內容確實抓總體生產工作,具體生產過程,他也不會過問。
聽到趙玄這麼說以後,生怕趙玄年輕,趕時間。
“來得及,要不是因為春節的關係,生產工作停了半個月,我們還能更早一些。”
所有零部件都是現成的,生產製造水平也能滿足設計標準。
再加上趙玄刪去了科雷利亞輕型貨船yt1200飛船現階段沒有用的設備,要是這麼長時間還生產不出來,才叫奇怪。
首次試飛,飛船並不會飛離大氣層,而是測試飛控係統的穩定性。
更是測試脈衝激光推進器發動機與飛船結合以後的效果。
當然,試飛時飛船內部隻有控製係統,其他工作都在2號樣機上進行著。
1號樣機就是用來測試脈衝激光推進器發動機性能的存在。
至於2月底的時間,也是趙玄最保守的估計,一天24小時不停歇的進行組裝生產,現在的工期才屬正常。
同樣也是趙玄的自信,自信在多次的試飛過程中,發動機能夠達到非常需要,飛船本事不會出現問題,才能有2月底的首飛。
那個時候,“神舟”星際飛船就準備出大氣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