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錯把李世民當大表哥!
所以,鹽場這邊,自然也需要建設大量的房舍。
熬鹽再加上建設,鹽場這邊,需要大量的人手,整個玄武縣的人手,都已經不夠用了。
沒辦法,玄武縣隻能到外麵去招工。
不過,現在整個益州都出現用工緊缺的情況。
要知道,益州紡織廠那邊,廠房還沒有完全建設完成。
那邊仍然需要大量的人手。
原本,玄武縣這邊都有好多人在哪裡上班。
而現在,有了鹽場之後,這些人都回來到鹽場這邊做工來了。
對他們來說,這兩個工作工錢都是一樣的,也都是蜀王李恪的生意,在哪裡做都是一樣的。
而在鹽場這邊,就在家門口,家進的,晚上還能回家。
在這裡做工,可比在紡織廠那邊好多了。
而這邊的人手少了,哪紡織廠那邊,就需要在其他地方再多招工。
這樣一來,整個益州的人手都十分緊張。
玄武縣想在益州再招收人工,已經很難找到了,想找,除非提高工錢。
但是對玄武縣令來說,則是完全沒這個必要。
既然玄武縣這邊找不到人手,哪就到益州之外招工去好了。
玄武縣這邊想要招收人手,管吃管住還要給到七八文錢一天才能招到人手。
但是到外麵去呢?
管吃管住,一個人給三文錢就能招到人,並且還任挑任撿,想要多少人就有多少人。
在這個時代,哪裡有這麼多打工的機會啊。
農閒的時候,大部分都隻能閒著。
現在管吃管住還給錢,這樣的好事到哪找去啊?
彆說給錢了,甚至隻要管吃管住不給錢都有人願意乾。
光是管吃,家裡也能剩下很大的嚼頭不是?
而隨著建設和建築的展開,玄武縣的經濟,也開始飛速發展起來,進入了快車道。
而隨著玄武縣這邊熬製出來的鹽越來越多,益州周邊的哪些縣城,紛紛得到了消息。
於是,周邊的哪些商人,紛紛湧入玄武縣來,求購鹽。
玄武縣令自然不敢輕易賣鹽。
雖然現在整個益州已經不缺鹽了,並且現在他們也積攢了不少鹽出來。
但是這件事情,在大都督沒有點頭之前,他可不敢擅作主張向外出售。
於是,玄武縣令去請教李恪。
李恪聽到這個情況之後,不由說道“現在到處缺鹽,隻要留給咱們益州用的,自然是要賣出去,沒有有鹽而囤積的道理。”
玄武縣令詢問道“殿下,不知咱們這鹽以多少的價格出售呢?”
李恪沉吟一番之後說道“這件事情,本王另派他人去做,你就不用多費心了。”
“這個消息,很快就會傳出,到時候,怕是整個劍南道甚至還有外地的商戶都會源源不斷的湧入。”
“這對你玄武縣來說,是一個絕佳的發展時機,你一定要抓住這個時機。”
聽到這裡,玄武縣令,臉上露出苦澀之意,點頭說道“是,下官領命。”
玄武縣令,心裡十分失望。
其實他來詢問價格,想的自然是大都督能夠將鹽礦交給玄武縣。
畢竟這鹽礦,是在玄武縣境內的嘛。
而一旦玄武縣有了鹽礦的管理權的話,那麼玄武縣的經濟發展,必然能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但是聽大都督的話,很顯然並沒有交給他們玄武縣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