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作者,沒錯,果然是蘇先生寫的。
這篇介紹泰山的文章,介紹的可不僅僅是泰山。
而是先從孔聖人孔子介紹起,然後介紹了一番儒家文化。
然後才是詳細介紹泰山,寫泰山如何雄俊,如何奇偉,有多少景致,有什麼美景。
在接下來介紹的,就是泰山的人文文化和曆史地位了。
從三皇五帝開始,就有許多帝王在泰山封禪。
正因為有如此厚重的曆史底蘊,泰山才能牢牢坐穩五嶽之首的位置。
這篇文章,詳略得當,描寫栩栩如生。
便是從來沒有去過泰山的人,看過這篇文章之後,眼前也能浮現出泰山的模樣。
即便是哪些百姓,都能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聽得懂這片文章。
聽完這篇文章之後,能讓他們都忍不住有種想要去爬一次泰山,欣賞一下泰山景色的念頭。
這篇文章,是蘇長生寫的。
或者說,這一期的報紙,除了第一篇和第三篇之後,剩下的全部都是蘇長生的手筆。
這篇介紹泰山的文章,是蘇長生結合了後世許多介紹泰山的文章,綜合起來的產物,文筆什麼的,自然是不消多說的。
但是用的是白話文,這一點,卻是讓許多文人不喜。
隻覺得蘇先生用文太淺顯,太粗鄙了。
這遣詞造句,簡直如同鄉下農夫說話一般,太過下等。
而第三篇,就是介紹幾種新型農作物的。
哪些書生或者是大臣們,自然是不屑於了解這些知識的。
他們直接便是略過了這篇文章。
而對於哪些百姓來說,這篇文章才是和他們息息相關的內容啊。
他們之中,隻有很少一部分人,才有幸被蘇先生選中,第一年便是種植了這些新型農作物。
但是大部分人,都是沒有種植過的。
如果不出什麼意外的話,大約明年,他們也要開始種植新型農作物了。
他們一直怕種不好,現在有文章專門教他們如何種植,哪可真是太好了。
他們不厭其煩地聽人讀著這篇報紙,一點一點的記憶著,唯恐漏了哪裡。
這片文章,寫的實在是太好了,滿滿的全是乾貨啊。
從如何種植,到種植之後,如何侍弄,如何收獲,如何儲藏,如何育苗。
甚至就連收獲之後,有多少種吃法,怎麼做好吃,都有詳細的介紹。
這對無數百姓來說,這樣的文章對他們太有用了啊。
這報紙,簡直就是神了!
而下麵的內容,則是奇聞異事。
這一次講述的,是一個孝子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乃是武城村的馮長青。
這個故事,自然也是蘇長生寫的。
當然了,是蘇長生憑借一點事實,九分的油鹽醬醋加工出來的。
後世關於孝子的故事,簡直不要太多。
蘇長生精挑細選了一番,巧妙地結合到馮長青的身上。
看完這篇故事,幾乎所有人,都被感動的潸然淚下。
這裡麵,蘇長生可是挑選了好幾個,好幾個後世感動華夏的事跡。
就連後世淚點那麼高的網友,都能被感動的痛哭流涕,就更不要說這個時代,這麼淳樸之人了。
不要說哪些百姓,便是連哪些文人或者是大臣們。
他們十分鄙夷蘇長生的白話文的文筆,但是看了幾眼之後,就把文筆的事情全部拋諸腦後。
因為他們已經完全被帶入到故事之中去了。
一篇文章,文筆是極為重要的。
然而其實也不是十分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