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玉婧看看屋裡的人“大家來自各院校、各地區、各種家庭背景,這就是‘不同’。
但我們都為了學習招聘技術聚集在智亞,這就是‘和’。
智亞包容了我們所有人,給我們學習和曆練的機會,甚至可以說是給了包括顧問、助理在內所有人機會。這就是‘和而不同’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不同的習慣等等,但我們現在不是為了同樣的目的包容了對方而聚在一起的嗎?
我們是從這個意義上理解的‘和而不同’。”
她的話音結束過了幾秒,會場立即想起所有人的掌聲。
等丁玉婧在興奮中坐好,許靜示意安靜之後說“所以,企業也好、個人也罷,這四個字給我們的啟示是‘包容’。
我們可以看到自己身邊同事之間存在的差異和個性,包容卻可以使我們為同一個客戶、職位或候選人開展協作。
這是兩名路人之間很難做到的,但在智亞的價值觀下,我們彼此間天然地有了‘同事’這種關係,互相支持、配合也就成了天經地義的事情。
這就是企業文化在組織管理與效能上發揮作用的具體表現……!”
坐在最後的何春霞今天是特地跑來聽課的。她比許靜進公司早半年,和很多人一樣,何春霞本來有些不大服氣對方怎麼能升得這麼快。
可她的上級賽英幾次勸她“去聽聽朱莉的課,你會感受很不同。”
何春霞不能不給賽英麵子,隻好找時間去參加了。
不想這下子發現了不同。許靜沒有一般印象中的“課堂”概念,她經常隨意在會場某個角落一坐,或者讓同學們圍在自己周圍就開始。
而且她也不是“授課”的做派,而是某種“開聊”模式;
她會啟發、點撥,但不會要求大家“必須記住”、“要點是……”,更沒有一、二、三;
經常用開放式問話而不是二選一的選答題。
這就是她在外資公司學來的方式麼?
何春霞自此後儘量每節課都來旁聽,仔細揣摩許靜的方式、方法,觀察她如何幫助大家進入狀態或誘導學生思考,她覺得對自己改進工作應該有非常大的幫助。
聽著、聽著,何春霞突然發現手邊的錄音筆開始電力告警。
唉呀,她趕緊放下筆和本子悄悄起身出門,然後小跑著回工位上拿充電寶。
這個時候已經到下班時間,工位區很多人都已離開,顯得有些空空蕩蕩。有部分區域的照明也被關閉,光線黯淡下來。
何春霞摸到抽屜裡的充電寶剛要回會議室,忽然聽到有電話鈴聲。她猶豫了下,鈴聲又響了。公司有規定鈴聲三響必接!
這是對來電者必要的尊重。何春霞迅速找到方位衝過去,拿起電話聽筒“你好這裡是智亞公司,請問有什麼可以幫你?”
“我要找瑞秋,你不是瑞秋吧?”對方用暗啞的聲音問。
“抱歉,已經過下班時間了,瑞秋……她不在工位上。我是她同事凱特。您有什麼事需要我轉告嗎?或者您可以直接打她手機。”
“不、不,我沒有她手機,這事兒不方便打手機。”
對方立即說“你可以轉告嗎?我需要立即和她取得聯係。你隻需要告訴她姓鄒的先生來過電話就行。”
“她有您的聯係方式?”
“是的”
“好,我會轉告。”
“麻煩你,無比讓她儘快電話我!”
“好的。”
“非常感謝!”
掛上電話,何春霞疑惑了一陣。這個鄒先生,有什麼急事要立即馬上讓瑞秋聯係他呢?要不要立即聯係瑞秋?
說實話,何春霞和徐麗之間關係並不是非常融洽。
徐麗資格老,風格硬,何春霞看來對方總有那麼些“二老板”的感覺。
但……,她拿不定主意時無意抬頭看看會議室,忽然想起錄音筆快沒電了。
糟糕!何春霞趕快往回跑。
唉,就等這一會兒,應該不至於出人命吧?她半開玩笑地安慰自己。
然而等她為錄音筆續上電,會場的熱烈討論立刻吸引了何春霞的注意力。
公司規定在會議室裡是不能使用手機的,所以這“一會兒”就變成了“下課再說”,之後……她忘記了。
這個電話的事情當晚沒能轉達給徐麗,第二天整個白天她忙得團團轉,結果還是沒有能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