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之我為佛母!
這場震驚了洪荒眾人的戰爭最終在紫霄宮的那位插手之下落下帷幕。
這也讓洪荒眾生知曉聖人的偉力有多麼強大,使得洪荒眾生對聖人之境更加的熱衷了。
巫妖二族,交戰的雙方都被鴻鈞用大法力封禁在各自的地盤上,防止他們再起爭端。
三講的時間就在洪荒神魔沉浸於修煉時緩緩來到。
金磬聲響,傳遍了整個洪荒,也預示著三講的到來。
準提從修煉中蘇醒,三講已到,總體來說,這方洪荒世界與前世所聞有不同也有相同。
有龍漢初劫,有巫妖大戰,卻沒有所謂的搶座,搶蒲團,也沒有聖人收徒分親傳和記名。
所以三講鴻鈞會賜予他們所謂的成道之基嗎?
前世所謂陰謀論裡,用了就成為天道傀儡的鴻蒙紫氣還會出現嗎?
所有的問題相信都會在紫霄宮三講時被揭露,索性準提也不再多想,與接引一同前往紫霄宮。
因著帝俊,太一,女媧,伏羲四人都是紫霄宮中客,自是被鴻鈞撤了封禁,四人也不敢再起什麼波折,乖乖地前往紫霄宮聽道。
畢竟如今他們四人乃是一方勢力的氣運核心,若是這時做出惡了聖人之事,怕是自己的勢力也會煙消雲散。
沒了勢力,天道賜予的氣運自然也就消散,到那時帝俊憑借著氣運所斬去的二屍實力怕是要弱於其他的二屍神魔。
鴻鈞的三講,講的是聖路。
也就是成聖之後的修行,其中自然夾雜著自己對聖道的思考。
“大道自然,混沌之先,一炁凝化……”這是鴻鈞對天地,對混沌,對空間的領悟。
那麼什麼是道呢?
在鴻鈞看來,
道者也,虛無之係。
造化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其大無外,其微無內,浩曠無端,杳冥無際。
至幽靡察而大明垂光,至靜無心而品物有方。混莫無形,寂寥無聲。
萬象以之生,五行以之成。生者無極,成者有虧。生生成成,今古不移,此之謂道也。”
這聖人之道極為的晦澀,難懂。
聽懂幾分者寥寥,大多數的神魔隻聽了幾分就頭腦昏沉,瞌睡了過去。
前排六人悟性極佳,又是一等一的跟腳出身,自是其他的神魔不能比擬的。
太清周身兩尾遊魚越發的靈動了,由虛化實,由死轉生。
這是真正的造化,遊魚生成,誕生於一方大世界之中,甚至於是這世界中唯二的生靈。
自是秉承著一方大世界的先天神魔。
生死的轉化,使得老子浸入了道音之中,雙眼微閉,周身生死之氣圍繞。
在其慶雲一方,一身影虛虛實實的看不清真切。
這身影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地凝實,隻見其身長九尺,道袍為黃色。
鳥喙,隆鼻,秀眉長五寸,耳長七寸,額有三理上下徹,足有八卦。
又以神龜為床,踏金樓玉堂,著五色雲為衣,戴重疊之冠,佩鋒鋋之劍。
身後化生道童一百二十人,六十道童身著白袍,衣上以金色雲紋點綴;六十道童黑袍著身,以銀線勾勒的雲紋隱隱若現在其衣袍之上。
身影左有十二蒼龍騰飛,右有二十六白虎環繞,前有二十四赤凰振翅,後有七十二玄龜踱步,前有十二窮奇開道,後又有三十六辟邪跟隨,上方有著晃晃昱昱的雷電化作的道輪緩緩的轉動著。
“太者,大也。上者,尊也。
故曰太上老君。
老者,壽也,明老君修天修地,自然長壽,故曰老也。
君者,尊號也,道清德極,故曰君也,一切萬物莫不皆因老君所製,故為宗祖也。”
這是太清的自我念所化,身為盤古正宗,其執念自是正宗之念——太上老君。
有詞讚道
自然而然,生乎太無之先,起乎無因,經曆天地,終始不可稱載,窮乎無窮,極乎無極也。
與大道而輪化,為天地而立根,布氣於十方,抱道德之至純,浩浩蕩蕩,不可名也。
玉清不同於太清,他斬了墮念自然心根清靜,無邪念欲念。
空歌寶黎珠放七十二色光,這方世界本是生靈眾多,突地被這光芒一照,一切都回歸了混沌。
朦朦朧朧,天地蒙昧。
忽而一道人頂負圓光,身披七十二色,左手虛拈,右手虛捧。
其身體周圍散發著無極道韻,
這無極道韻象征著天地未形,混沌未開,萬物未生時的一種狀態。
樣貌為一白發中分,頭戴玉清蓮花冠,身穿玉縷金絲霓裳袍的威嚴中年。
大道輪上有經文,為《四十九章經》。
這《四十九章經》分彆為
立功、齋戒、識本來、善應、法力能扞、積善成寶、除垢、味道、斷姻緣、自新、布施、勤行、煉穢成真、演化……等。
勸人向道,洗去滯澀,脫去俗塵,成道成真,這是元始的善念也是生念所斬去的上台虛皇道君。
上清不同於太清和玉清,生念與墮念交織在一起,一方為白龍,一方為黑凰,兩相搏鬥,好不激烈。
最終生念白龍咬散了黑凰,白龍光散,化蕊珠日闕七映紫房。
有金童玉女各侍衛三十萬虛數顯現服侍其中央所座之人,是為玉宸道君。
玉宸道君手執拂塵以上清之法,度萬千生靈,有如塵沙之眾,不可勝量。
凡遇有緣好學之人,請問疑難,即不吝教誨。
其有三十六變、七十二化,人欲見之,隨感而應,千萬處可分身即到。
三清斬去二屍並且不同於帝俊那樣第二屍是由氣運所斬,自是實力比帝俊要高上一截。
聖人講道難得,聖人大道更為難得,女媧如饑似渴地吸收著,她與三清,準提接引不同,她的身後沒有支持她的道友,有的是妖族。
這也讓她對氣運之道有所涉及,可萬萬是不敢和帝俊那般借助氣運斬屍,壞了道行。
一道老者端坐一棵大樹之下,樹之上陰陽造化之氣濃鬱。
一念化生,是為合婚聯姻天尊。
手中萬千紅線交織,勾連於造化和合神樹上,如同垂柳般垂下萬千紅絲。
老者口中常念“太極分兩儀,陰陽本為一。和合仙宮坐,掌管婚姻籍。天喜祥光至,合巹做夫妻。月老牽紅線,夫婦長相依。”
一線為佳人才子,
二縷為郎才女貌,
三絲為天生一對,
四結為白頭偕老,
五織為天作之合,
六締為心心相印,
有鳳凰於飛,有琴瑟合鳴,有花開並蒂,有鴛鴦壁合。
處處是良辰美景的景象,處處都是陰陽之氣相互交織。
接引的信念和修煉方式就像是準提前世所看到的苦修一般,萬般苦難加諸與己身,隻為得證大道,得以修複破損的西方。
有一人,身披褐色衫布從接引所在世界背後的雪山中出現。
那人走過雪山,參坐在枯林,在湖泊,在峽穀,在山峰,一次不長不過區區幾千年。
是為“參訪”,共計九千九百九十九年的時間。
遇道而悟,遇靈而修,遇生而感。悟化三千六百五十年,修出七千八百二十年,感蛻八千九百一十年,又計一萬九千六百六十年,是為“朝山”。
朝山則教化,教化狡黠狐狸,凶猛金雕,高傲孔雀,水中遊魚……鱗甲、飛禽、走獸無物不教,此為“行腳”。
此為“外三苦”。
又見其修行內三苦,這三苦分彆為
“苦行”不貪食欲,不好錦衣,不喜多眠;
“經行”走遍山川,汲流清河,上攀天峰,下走溶窟;
“跑香”禮拜上天,祭祀大地,拜見山川河流。
內外六苦修行後便為身心六苦,身苦者,禁語,打七,止靜也;心苦者則為持午,四念處,閉關。
內外六苦,身心六苦,共十二苦。
十二圓滿之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浮現,是為無量清淨道君。
其有足安平相、千輻輪相、手指纖長相、手足柔軟相、手足縵網相。
足跟滿足相跟、足趺高好相、腨如鹿王相、手過膝相、馬陰藏相身縱廣相、毛孔生青色相、身毛上靡相、身金色相、身光麵各一丈相。
皮膚細滑相、七處平滿相、兩腋滿相、身如師子相、身端直相、肩圓滿相。
四十齒相、齒白齊密相、四牙白淨相、頰車如師子相、咽中津液得上味相、廣長舌相、梵音深遠相、眼色如金精相、眼睫如牛王相、眉間白毫相、頂肉髻相。
亦有八十種好,分彆為無見頂相、鼻高不觀孔;眉如初月;耳輪垂成;身堅如那羅延;骨節如鉤鎖;
身一時回轉如象王;行時足去地四寸而現印文;爪清赤銅色;薄如潤澤;膝骨堅而圓好;身淨潔;身柔軟;身不曲;
指圓而纖;五指文藏覆;脈深不現;踝不現;身潤澤;身自持不逶迤;身滿足;
識儀滿足;容儀滿足;安住處無能動者;威振一切;一切眾生見之而樂;麵不長大;正容貌而色不撓;
麵具滿足;唇如頻婆果之色;言音深遠;臍深而圓好;毛右旋;手足滿足;手足如意;手文明直;手文長;手文不斷;
一切惡心之眾生見者和悅;麵廣而殊好;麵淨滿如月;隨眾生之意和悅與語;自毛孔出香氣;自口出無上香;
儀容如獅子;進止如象王;行相如鵝王;頭如摩陀那果;一切之聲分具足;四牙白利;舌色赤;舌薄;毛紅色;毛軟淨;眼廣長;死門之相具;手足赤白如蓮花之色;
臍不出;腹不現;細腹;身不傾動;身持重;其身大;身長;手足軟淨滑澤;如邊之光長一丈;光照身而行
等視眾生;不輕眾生隨眾生之聲音;不增不減;說法不著;隨眾生之語言而說法;
發音應眾聲;次笫以田緣說法;一切眾生觀相不能儘;觀不厭足;
發長好發不亂;發旋好;發色如青珠;手足為有德之。
再看準提,準提所修行的為禪,其念為一菩提道人,端坐於菩提樹之下。
菩提清香,有九禪九言。
一為,勿輕未悟,一念回機,便同本得。
對於那些還沒有開悟的生靈,不用去關注,若是他們瞬間領悟了道性,就開悟了。
開悟者為心靈之輕,進超脫之境,是為大超脫。
二為一切諸法悉皆解脫,當生靈所修道時處清淨境、心靈為自在的,自由之時,所在之地處處儘皆為淨土,內欲難染,道心通明。
三為萬古長空,一朝風月。
法的本質是亙古不變的,而一朝風月,則是指那些風雲流轉的世間萬事萬物,是虛幻而短暫的。
愚昧生靈總是迷戀於風花雪月,不知那是瞬間的繁華,而繁華總會落儘,生命總有末路。
如果不能體悟性空亙古不變的本質,愚昧者也隻能在虛幻的風月中嘗儘悲歡離合。
…………
九道禪言振聾發聵,如獅子大吼,震人心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