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也是做過不少功課的,對張繡的情況,了解得一清二楚。
一聽就知道,劉風說的是誰?
“劉公莫非在說賈詡?”
“可是他一直是張濟、李傕最信任的謀士,怎麼會想要投效曹公?”
這個沒法解釋。
反正劉風就是知道,毒士賈詡是很識時務的,看到曹操強大,就是很想投效曹操。
“不相信就算了。”
劉風也不是非要勸曹操,去拿下賈詡。
毒士賈詡也是一個頂尖的謀士,可遇而不可求。
現在是隔得太遠了。
以後要有機會,劃拉到自己麾下,不比介紹給曹操強?
送走了荀彧。
禰衡終於忍不住,湊到劉風麵前說道。
“主公,我有些不解。”
“對付袁紹這種陰險無恥之人,又何必用那些複雜的計策?”
“像之前一樣,號召百姓群起舉報豪族世家,豈不是更快就可以顛覆他們?”
看起來,這次新政,對禰衡的衝擊是非常大的。
他對於百姓的力量,甚至到了有些迷信的地步!
劉風笑著搖了搖頭。
耐心解釋道。
“你們需要明白一件事,有些事就像洪水,威力是很大,但是不能放任它泛濫肆虐。”
“在我們沒有完全控場的前提下,鼓動洪水泛濫,的確可以動搖一些勢力。可洪水過後,滿目瘡痍,受災的還是老百姓。”
“要利用洪水,就必須提前做好疏導準備。”
“對付袁紹也是一樣,沒打下來之前,就去鼓動百姓,這是對百姓不負責任。”
這幾句話,就比較有深意了。
禰衡和郭嘉,都開始思考其中的道理。
百姓如水。
靜時,若湖泊,若汪洋。
怒時,如洪濤,如駭浪!
其實,黃巾不就是這樣。一開始轟轟烈烈,也吸引了很多人支持他們。
可是後來,逐漸開始失控,就變成了肆虐的洪水,害死百姓無數,鬨得天下人人咒罵。
最終走向消亡。
或許就是因為,黃巾不懂得這個道理。
要治國,還得有文化。
有文化還不夠,還得像主公這樣,洞悉一切道理。
說起來,主公的年紀比他們兩個還小。
是怎麼懂得這麼多的?
唯一的解釋,隻能是,主公是天降聖人,救世濟苦!
計劃開始推動。
首先是大批的牛馬,被運到南皮,圈養起來,等待交易。
李典和臧霸、孫觀,也想出了一些誘惑袁譚和顏良的點子。
袁譚好辦。
他之前在青州,就在劉風手下吃過敗仗,手中沒有多少兵力。
憑他自己,壓根就不敢打劫糧的主意。
但是李典想出了一個主意,讓策反過來的袁紹士兵,冒充去求援的信使。
忽悠袁譚說,這些糧食和馬匹,得手之後,會全部送往青州。
幫助袁譚發展勢力,控製青州。
袁譚也急於做出一些成績,好把自己的繼承之路,鋪墊得更順暢一點。
不可能不咬這個鉤。
但袁譚對於李典、臧霸來說,隻是一個無足輕重的人物。
順手一勾,成不成功的,都無所謂。
他們最在意的人,還是顏良。
誘惑顏良的計策,經過再三的修改討論,因為實在不能再耽誤時間,才勉強確定下來。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套路。
用的是激將法。
就是讓趙雲站到了明處,然後宣揚他鬥文醜,殺張燕的戰績。鋪天蓋地的宣傳,說趙雲是河北第一名將!
硬激顏良過來戰鬥!
顏良作為名將,手中掌握大軍,自然不會完全地意氣用事。
可是宣揚趙雲這個新近憑戰績冒出頭的小將,就如同刺在顏良的神經上。總讓他渾身感覺不舒服,從而在決策的時候,態度會有一些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