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建造土樓,學校的小房子建造起來速度就要快多了,前後不過五天,在專門安排一兩百人的集中建造下,“大薑學校”建成。
裡麵有八個教室,每個教室能容納五十到六十人,空間足夠大,完全仿照前世小學的規模。
至於桌椅板凳這些,則隻能催促匠人趕工製作。
教育的場地解決,那接下來就是確定教學的內容跟教學的人員了。
這就涉及大薑的傳承乃至整個部落的強大與否了。
木風決定,在大薑開設草藥、狩獵、戰鬥、紡織、數字等科目。
草藥是涉及一些基礎、常見的草藥辨識以及一些藥性的介紹,以及一些常見的疾病治療,由白牙負責傳授。
狩獵則更側重於這些孩子的體能訓練、野獸識彆以及一些打獵技巧。由朔風抽空專門教習。
戰鬥則是戰士的戰鬥技巧、馬術、槍術以及各種武器的使用,由寒樹、白月、木葉等人共同完成。
紡織則專門針對女孩子,為的是為部族的女子以後勞作提前做好準備,由部族每日紡織的女人教授。
數字則是分為“數”跟“字”兩個部分。數是簡單的加減乘除,多了估計以現在的情況他們也用不到。
字則是識文斷字,能夠方便部族之間記載事件,傳遞信息。
尤其是數字這門課,不僅是薑氏的孩子要學,薑氏中的絕大多數青壯勞動力,甚至部分女人,都必須要學!
他們迫切需要掃盲!
數字這一門課,除了木風無人可以帶。
但是這樣一來,問題又來了,識文斷字也罷,數字也罷,都需要專門的傳承工具——筆、墨、紙!
沒有筆墨倒好解決,無論是木風以畫藝的本事去調配稀釋的“彩墨”,還是用燒製的“炭”來代替,都不會有太大問題。
有問題的是書寫的工具——紙張!
倒不是說不能用沙盤什麼的取代,而是這些東西隻能聯係的時候用,木風教或者是檢測學習的結果時就不方便了。
所以,他需要造紙!
造紙的法子他有現成的,連跟係統兌換都不用。
畢竟他之前可是乾考古的,一些曆史上出現過的造紙的土法子他還是知道的。
他知道的其中之一就是使用構樹皮製作出來的紙,質地軟綿輕薄。
具體做法也較為簡單,就是剝了構樹皮,刮掉最外層的皮,曬乾之後放入水中浸泡去表皮雜質。
浸泡七八天以後去除瀝乾水分,放入鍋中,加入草木灰,煮沸是個小時以上。
然後撈出洗淨,反複揉搓,瀝乾水分,用木錘放在平板石頭上反複捶打成餅狀。
再把成餅狀的構樹皮切碎,搗爛——能搗多爛搗多爛的那種。
接著把這些搗成碎糊糊的構樹皮漿糊放進定量的清水中,混合攪拌均勻。
再用木薑子葉汁——這裡木風嘗試著用的是山胡椒葉子汁水倒入進去,再繼續攪拌打漿。
這個時候再用一層細細的草稈所製的草簾子在紙漿裡過一下,出來之後表麵就會有一層薄薄的紙漿,晾曬乾淨就是紙了!
這個法子也是他前世去徽南考察的時候,當地的一個古村裡造紙人教他的法子,造出來的紙質量自然沒有工廠裡造出來的好,但勝在質地柔軟,吸墨不蔭。
而構樹皮,則是大薑最不缺的材料——因為整個大薑的一層防護牆、二層防護牆,乃至整個東山的山腳下,到處都是構樹!
也就是說,大薑,不缺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