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羅汝才所部占據的那些城池,都是紛紛主動來歸。
羅汝才兵敗臨清城,慘死建奴屠刀之下的消息,已經傳了開來。
這些羅汝才的舊部,害怕清軍下一個目標是河南,要一口氣,將他們這些羅汝才舊部統統消滅掉。
為了自保,他們當然要找一座新的靠山!
而劉易身為羅汝才的女婿,在羅汝才身死,家眷幾乎全部沒於臨清城之後。
劉易就是最有資格繼承羅汝才的勢力的人了。
再加上昭武軍實力強大,數次擊敗建奴大軍,肯定有能力擋住西向的建奴。
劉易自然就變成了這些羅汝才舊部眼中最好的靠山!
昭武軍大軍所過之處,所有人都是紛紛來降。
劉易也是來者不拒,全部接受。
昭武軍的兵力迅速攀升,很快就破了十萬大關。
隻是大敵當前,劉易雖然接受了這些羅汝才的舊部,但為了穩定,卻並沒有著急著手進行改編。
所以說,彆看現在昭武軍的兵力在攀升的很迅速,但真實戰力並沒有增加多少。
真正有戰力的部分,還是昭武軍的七八萬人。
那些臨時收編的義軍,說實話,打下手劉易都嫌棄他們礙事兒。
將近十日之後,劉易率領的昭武軍開到了新鄉,開封一線。
此時,清軍已經連下德州,濱州,濟南,聊城等數座城池,拿下了大半個山東。
兵鋒不可一世!
所過之處,幾乎兵不血刃的拿下了一座座人口稠密,繁華富庶的大城。
每每劫掠一番,所獲之豐厚,都使得清軍上下都吃了個肚皮滾圓。
原本在臨清之戰後,顯得有些低落的士氣,在一次次的劫掠組織,重新恢複了旺盛。
清軍大兵四出,洗掠地方,幾乎不可阻擋。
所獲得的財貨,錢糧,全部都堆積在了臨清。
隻不過,皇太極並不滿足於此,調動大軍繼續南下,殺向了濟寧這座運河樞紐。
此時,濟寧還在明軍的控製之中。
羅汝才也曾經試圖攻略濟寧,被濟寧守軍給擋了回去。
麵對流寇濟寧都不降,就更何況來犯的是建奴了。
濟寧知府親手殺死了自己尚在繈褓中的幼子和小妾,以表明自己誓死守衛濟寧的決心。
濟寧上下深受感動,紛紛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一時間清軍竟然不能破城!
皇太極親自領兵至濟寧城下,勸降濟寧。
濟寧知府殺其使者,大罵皇太極是蠻夷韃虜,狗膽包天窺視天命!
殘暴好殺,遲早是要遭報應的!
皇太極怒極,下令大軍攻城,破城之後,他要屠城以警示泰興愛。
隻是,一時間在濟寧知府的居中調度下,濟寧城被守衛的水泄不通。
皇太極再次頓兵城下,數日間不可破,清軍不善攻城的缺陷顯露無疑。
皇太極臉色很難看,隻是他也沒有辦法。
清軍八旗擅騎射,步戰,但不善攻城。
倒也不是說清軍攻城的能力就差,而是清軍在攻城時,舍不得在攻城時往裡邊填人命。
清軍的滿洲本族人丁本就稀少,每一個滿洲八旗兵都是寶貴的。
如何能用於填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