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草頭王!
回到禦書房,劉易處理起了政務。
最近大漢的朝政,除去征日之外,最總要的就是對西域的開發了。
既然重設了西域都護府,那就得讓西域都護府發揮出它該有的作用來。
打通絲綢之路!
對外貿易可不是光有海貿,走陸路也是可以的。
尤其是在前往中亞印度進行貿易的海路打不通的情況下,即使陸路再如何的費時費力,也要被當做是對外貿易的一種手段。
所以,修路就很有必要了!
修通由西安到莎車的水泥路的方案,被建設部相關官員呈送到了劉易麵前。
劉易看完施工方案,卻是沉思了起來。
要在大沙漠中修一條水泥路,最大的困難不是彆的,而是水源。
水泥得有水才能用,如果不能就地取材,而是從玉門關關內往西運送的話,成本就太高了。
還有就是,即使路修通了,如何養護也是一個大問題。
在沙漠裡修好的水泥路,如果不做養護,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被風沙給填埋調。
如何防風沙,就是第二個困難。
還有就是勞動力如何解決。
勞改營是一方麵,但肯定不夠。
強征民夫不可行,劉易寧願先擱置這條水泥路的修建,也不會去強征民夫。
但要花錢雇傭民工的話,玉門關關內的一段還好說,但關外的一段就很有問題了。
民工們估計是不肯出關的,隻能從當地雇傭。
但是,當地的民生卻是被清軍給破壞的一團糟也就罷了,人口也基本上在清軍西遷時,被用刀子逼著一起向西遷移了。
所以,大漢根本找不到足夠的勞動力去修通這條連接西安和莎車的水泥路。
解決不了這三個問題,想要修通從西安到莎車的水泥路,簡直是白日做夢。
思來想去,劉易拿出了自己認為最合適的解決方案。
首先是水源問題,劉易的決斷是沿著青藏高原往過修。
養護問題的話,在水泥路兩側種植梭梭樹。
劉易作為一個穿越者,可是知道梭梭樹,這種後世中國用來治理沙漠的利器的。
其適應性非常強,生長速度較快,在荒漠地區造林後防風固沙效果明顯,在沙漠地區不需要人工灌溉,就能夠自然生長成林。
到時候把梭梭樹往路旁一種,有了梭梭樹防風固沙,也就不用擔心水泥路會被風沙淹沒了。
另一方麵還能給沙漠綠化添磚加瓦,何樂而不為呢!
至於勞動力,也很好解決。
現在漢軍正在征日,到時候多抓點戰俘,不就什麼都有了嗎?!
日本一兩千萬的人口呢,抓個幾十萬來修路應該問題不大……
至於說在沙漠中修路的過程中,會死多少日本人,劉易隻能說死光了活該。
他沒學著小日本的731部隊,拿日本戰俘做人體試驗,隻是讓他們去沙漠中修路,已經算是很講人道主義了。
批示完政務,劉易伸了個懶腰,起身往琪琪格所在的寢宮而去。
晚上瘋狂完,摟著懷中矯健若雌豹的嬌軀,手指在美人的背部輕撫,漸漸下滑,感受著指尖的滑膩……
劉易一邊做著小動作,一邊心中還在盤算著事情。
算算時間,征日之戰應該已經進入尾聲,京都之戰應該也快要有結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