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草頭王!
短時間內,印錢的利潤可能不會太大。
因為朝廷要有足夠的金銀儲量作為保證金,才能印製紙幣。
雖然也可以增發一部分,但絕對不能太多。
要保證治下百姓拿著紙幣,隨時能夠兌換成足額的金銀才行。
這樣堅持上一段時間,大漢的百姓就會潛移默化的適應在日常的生活中使用紙幣。
才能讓百姓們忘記坑爹的大宋大元大明紙幣,重新拾起對紙幣的信任。
隻有所有人都開始信任紙幣,對國家信譽絕對相信,紙幣之事,才能算是大功告成。
在此之前,大漢印製的紙幣,其實隻能算是“代金券”。
起到的隻是代替金銀的作用。
類似於銀票,有價值的是他所代表的金銀,而非銀票本身。
隻有等所有人都接受紙幣,認同有價值的不光是紙幣所代表的金銀,也是紙幣本身之後。
大漢或許也能完成,從金銀本位到國家信用本位的躍遷!
紙幣才能被叫做“錢”,否則紙幣永遠都隻是“代金券”。
到時候,大漢才能拿紙當錢花。
再憑借大漢的國力,以及先進的科技產業,說不定也能學學老美,沒錢就印,用一堆廢紙收割全世界。
大漢要搞紙幣,當下其實並沒有多大的利潤,現在的努力,隻是在為了將來的後世子孫做打算。
等到大漢紙幣的信譽和價值深入人心,後代子孫們將會受用無窮!
鄭芝龍說完財政改革之策,滿朝文武皆是陷入了沉默。
並沒人站出來發表什麼意見!
隻不過所有人心中都是起了波瀾,現在的朝堂看似一片平靜。
但這份平靜,全靠皇帝的威嚴鎮壓。
可即便如此,看似平靜一片的朝堂底下,也是暗流洶湧,所有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
隻不過攝於皇帝的威嚴,沒人敢表露出現。
現在,治河的事情,已經沒多少人關注了,所有人的關注點,全部都在大漢朝堂的財政改革上。
就在所有人都沒有說話,朝堂呈現一種詭異的靜寂之時,鄭芝龍開口說道。
“內閣所撰寫的財政改革策便是如此,請陛下決斷!”
鄭芝龍作為資深老演員,知道演戲要演全套。
最後這一句是為了把劉易甩過來的黑鍋,給自己扣穩了。
向天下人表示,這財政改革是他鄭芝龍的主意,和皇帝無關,借此來為劉易分擔壓力。
這口黑鍋不好背,但他鄭芝龍背的心甘情願。
原因很簡單,因為就海外封國之事,他已經從劉易哪裡得到的許諾。
鄭氏可立一國與海外!
皇帝雖然放出了海外封國的口風,甚至公開表示,但那是麵對全體勳貴的。
封國之事沒跑了,但誰封誰不封,誰先誰後,這裡邊的差距很大。
分封的聖旨沒正式下達,誰心裡也沒底。
但鄭氏現在得了劉易的承諾,心中便有底了。
他鄭氏是第一個得了皇帝承諾的,封國之事,肯定會排在前麵。
劉易微微頷首說道。
“可!”
“內閣審議,財政部,稅務部配合準備實行吧!”
“財政改革若成,則大漢歲入增加,治河之事,也當提上日程了。”
“傳令大漢皇家科學院,朕需要他們將黃河水道治理工程草案在審核一遍。”
“朝廷大力治河,若黃河大堤修到一半發現治河草案是錯的,所有涉事人員,全部嚴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