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草頭王!
,明末草頭王
他絕對不能眼睜睜的看著張家就此落伍!
見張文澤信誓旦旦的發言,張家三房的話事人開口詢問張文澤的父親張通。
“大哥,這事情你怎麼看?”
“你的想法也和文澤相同嗎?”
在整個張家中,雖然幾個偏房旁支的話事人也很有權勢,但真正掌握家族大權的,還是張通這個家主。
張家三房話事人的話,代表的其他所有人的共同心生。
他們要知道,這事情究竟是張文澤剃頭擔子一頭熱,還是張通在支持。
若是張通在支持,沒什麼好說的,不就是一年分紅嗎,大家也可以接受。
反正是拿去投資了,沒進了張家大房的腰包。
這種事情都能理解!
但要是張文澤自己的打算,那他們可就有的好說道了。
張文澤是張通的嫡長子沒錯,但他的威望卻遠比不上張通。
張通聞言,放下手中的茶杯,然後開口說道。
“我年前去過一趟江南,現在江南確實是在變革,大量的手工作坊都換成了蒸汽動力。”
“蒸汽動力應該便是大勢所趨!”
張通雖然沒有明說,但態度已經表明了。
三房的話事人見此,點點頭說道。
“既然大哥這麼說了,那便這麼辦吧!”
其餘眾人也是紛紛表態同意。
當天,張家各房離去,但令開封百姓感到震驚的卻是,今年張家竟然沒有大車小車的分錢。
於是,便開始有心理陰暗的猜測張家是不是破落了往年的保留節目,大車分錢今年卻是沒有。
直到昭武十年,張家的蒸汽織布機場辦起來,張家每日間日進鬥金。
開封城內看熱鬨的百姓這才反應了過來,張家這不是沒落了,是湊錢買蒸汽織布機搞投資去了。
雖然當年張家沒能大筆分錢,但隨著蒸汽織布機廠辦了起來,張家的家勢卻是發展的越來越好。
張家的改變帶動了整個開封城好幾家大戶,那些大戶見蒸汽織布機的效率如此之好,紛紛都是心動了的。
各自花錢找門路自不必說,一座座機械紡織廠出現在了中原大地上。
……大漢這些年發展工業化,由於朝廷在全力推動,進展的還是不錯的。
並且更加重要的是,大漢在進行工業化發展時,並非隻發展紡織業等輕工業,如鋼鐵煤炭等重工業的發展同樣不差。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大漢大搞基建時,那源源不斷的鋼鐵水泥等建築材料的供應了。
要知道大漢修建鐵路時,所用的鐵軌可都是特種鋼鐵,一般的鐵料是肯定不能用的。
現在的大漢,已經有了那麼一點工業國的意思!
南京城內,劉易翻看著手頭的大漢工業發展報告。
明年就是昭武十年,大漢第二個五年計劃到期的日子,十年來大漢的工商業一直都在蓬勃發展。
說什麼對社會的影響和改變可能不夠直觀,但隻要看看大漢財政部的財政稅收報告,就能知道工商對大漢的重要性了。
現在大漢每年在工商業上所能收到的稅款,已經占到了大漢每年財政總收入的六成還多一些。
再加上些海關稅,鹽稅,茶稅之類的稅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