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勝保卻是在政變中出力最多的,也成為了奕?的心腹和盟友。
蘇完瓜爾佳?勝保,字克齋,滿洲鑲白旗人,清軍重要將領。
他在政變中,不但直接領兵向肅順等人發難。還在其後上《奏請皇太後親理大政並簡近枝親王輔政折》,為重塑朝廷格局了重要鋪墊。可謂功不可沒。
然而他也因與奕?過從甚密,遭到慈禧的記恨。
再加上他本人,好大喜功,又不知檢點,還屢犯眾怒。讓慈禧很容易就抓住了把柄,把他治罪押送回京。
儘管奕?對勝保百般維護,但仍未能挽回。慈禧對勝保,以“諱敗為勝,捏報戰功,挾製朝廷”等多條罪狀,賜令自儘。
剪除了勝保,是對奕?的重大打擊。領軍在外的僧格林沁,又在不久後,死在了剿撚的戰場上。奕?在朝廷裡的軍事盟友,損失殆儘。
僅剩的陳濟方,也是身處地方,對朝中之事,沒有什麼話語權。
遺憾的是,奕?始終都沒有意識到,慈禧有要對付自己的意思。
直到慈禧突然對他下了重手。
同治四年,有投機者,上奏彈劾奕?。捕風捉影的說他,“貪墨、驕盈、攬權、徇私”,共四大罪狀。
慈禧這下可逮到機會了。
她聯合慈安,先是給一眾大臣進行了幾番暗示。隨後就以皇帝的名義親自擬詔,以其目無君上等罪名,免去奕?議政王和其他一切職務。
這又是一場政變。朝中軒然。
慈禧原本以為,她已就此獲勝。甚至安排好了,罷免奕?後,頂替的人事安排。隻待風波逐漸平息,便萬事大吉了。
然而,波瀾再起。多位王公大臣,紛紛上折子,替奕?求情。
這麼多重量級人物出麵,慈禧也不得不予以重視。隻好又令內閣召開擴大會議,重新議論此事。
會議開了幾次,也經過了反複拉扯。還是有大多數的朝臣,特彆是皇族,站在了奕?的一邊。
迫於如此局麵,慈禧也隻能假意的“虛心納諫”。
新的旨意,強調“小懲大誡”,恢複了奕?內廷行走,並仍管理總理衙門。後來又恢複了他首席軍機大臣的職位。
但是,“議政王”的名目,卻永遠消失了。
一番風雨,終於煙消雲散。
透過這場驚變,也讓世人都看到的慈禧的手腕,特彆是奕?。
他通過這次遭受到的沉重打擊,終於認識了慈禧的麵目。也在威服之餘,從此顫栗謹慎。
而慈禧,通過這次試探和較量,驗證了自己手中擁有的至高無上的權力。
儘管還未能徹底扳倒奕?,但她已經壓服了對手,今後也有的是機會。其他王公大臣們,也都看到了厲害,從此拜倒在慈禧腳下,俯首貼耳。
京城裡的故事傳到江南後,陳家兄弟也不禁咋舌。
他們從沒想到,宮中還會有這樣一位人物。看來今後做什麼,還要再多一層考慮。
感歎之餘,陳濟方不禁想到奕?和文祥。不知道經此波瀾之後,他們會有怎樣的心境。
於是他分彆修書,致以慰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