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選擇在緊鄰其西側的江岸旁,修建船塢、船台等修造設施。辟作專為維修和建造戰艦的基地,稱為江陰水師營造船廠。
為了培養海防人才,還在緊靠軍港處,創建了江陰水師學校。
在終於選定地址後,陳濟懷便風風火火的忙碌了起來。他開始著手征地,訂購設備,招募,聘任,等等。
在進行了一係列前期準備後,江陰水師營基地,於同治五年初,擇吉日破土動工。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江陰基地開始建設的前後,正任閩浙總督的左宗棠,也在福州馬尾創辦了船政局。
船政局以及隨後開設的船政學堂,是左宗棠奏請清廷,獲批後創建的。屬於官辦機構。
其所用經費皆為朝廷度支,官員任用和學員選募也都經官府安排。
如此一來,其耗費出自清廷,發展的靈活度自然也由此受限。
而江陰水師基地,則完全屬於商辦。雖然經費要全靠自籌,卻可自由選擇發展方向。
兩廂優劣難以定論,但在船政大張旗鼓的光環之下,水師營也得以悄無聲息的順利籌建,倒是個不錯的結果。
江陰的各項設施,建設進展得很快。這其中,陳濟懷募來的西洋設計師和工匠們,功勞不小。
此外,格致學堂等上海的新式學校,更是發揮了關鍵的作用。
然而,即便是再快的進度,距離水師營基地投入使用,也要很長時日。至於建造新船,就要等更長的時間了。
方、懷兄弟對此卻有些迫不及待。
於是,他們決定由更有經驗的浦江造船廠,先為水師營建造戰船。幫助水師營儘早的獲得裝備,以為官兵熟悉操練之用。
除此之外,兄弟倆還打算直接購入西洋船艦,可以更快的速度擁有戰船。
這個訊息一漏出去,英國在上海的外交官們就率先行動了起來。他們做起了“銷售員”,主動找到陳濟懷門上。
這一時間,讓陳濟懷陷入了“幸福的煩惱”當中。
然而稍作鑒彆之後,他就發現,其實這些“幸福”都是虛無。
因為洋人來推銷的,雖然可供選擇的數量、種類都很多,但都屬老舊艦船。
這些船,基本都是已經服役了十幾二十年以上的物件,甚至還有純風帆戰艦這樣的老古董!
看來自大的英國人,還是以為陳家兄弟不懂海防,便當成傻羊、肥羊來宰,借此來處理本國待退役的艦船。
並且,伴隨著這些舊船一並傾銷的,還有他們一係列附加條件,和企圖控製的野心。
這副做派,真同此前阿禮國彆無二致。
陳濟懷對此當然要全盤拒絕。
此後想來想去,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他還決定暫時放棄了外購艦船的打算。
如此一來,水師營的第一艘新戰船,就隻能由浦江造船廠來建造了。
而在這之前,為了水師營能有船作訓練使用,陳濟懷與三哥商議,先暫時借用了東和航業的商用船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