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激戰1860!
陳濟懷專門趕往江寧,向二哥介紹了購造船艦的打算。
現在的情形很清楚,英國人推薦的船,是絕不能買的。
而且瞧英國人這架勢,水師營若向彆國購船,定會引起他們的不滿。
如此一來,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陳濟懷隻得暫時放棄外購船艦的計劃。
想要儘快獲得戰船,眼下唯一可行的途徑,就隻能由浦江造船廠自行建造。
浦江廠雖從未造過軍用船隻,但建造商用船舶的經驗已經很豐富了。若尋得一些技術支持,可以嘗試一下。
儘管當前自行造艦,必然會存在見效慢、低、設計不夠先進等各種不足。但從長遠發展來看,卻是必由之路。
浦江廠造戰船,可以積累經驗,鍛煉建造技藝。待日後江陰的水師營造船廠建成後,就可以進行技術轉移。
借以實現,由商業船廠帶動軍用船廠快速步入正軌。
陳濟方聽了四弟的講述,深以為然。
初建水師著實不易,在諸多限製下,也隻得如此,竭力前行。
他對陳濟懷的決定,表示堅決的支持。也告訴他儘可放手去做,不要有所顧忌。
談完水師的事,兄弟倆又聊了些旁的。
陳濟方向四弟出示了,最新從京裡傳來的信函。
那是奕?的來信。
他對陳家兄弟不願爭海關衙門之位,表示了惋惜。但也表示能夠理解。
此外他也透信兒給陳濟方,說朝廷已決定駁回陳濟生的開缺請求,並將晉他為首任江蘇海關司使。
旨意不久就會下達。
這些都與陳家兄弟之前的預料相符。
而另一封稍晚些時日發來的,文祥的信中,則透露,朝廷已經定下海關衙門的首任管理大臣,將由軍機大臣、戶部尚書寶鋆,兼領。
關稅從戶部移至海關衙門。
海關衙門又由戶部尚書兼領。
這清廷換湯不換藥的玩法,自然又引起陳濟懷的一番嘲諷。
恭、文二人傳來的信息,都是準確的。沒過多久,陳家諸兄弟就見到了相關的旨意和邸抄。
陳濟生領受了任命,掌管了江蘇海關使司,依然留駐在上海。
陳濟懷繼續操勞於水師營的事務,樂此不疲。
就這樣半年多過去。經過戰後的恢複重建,江南之地,也在逐漸洗淨創傷後,又重新煥發出了新的生機。
可是在江北那邊,卻又是另一番景象。
自曾國藩以欽差大臣之權,領兵剿撚以來,雖然方略並沒什麼大的失誤,卻始終難收成效。
撚軍在蘇北、皖北、河南、山東、湖北等地,活動猖獗,屢次突破湘軍、淮軍的防線。
這讓清廷十分擔憂和不滿,終於下定決心要進行調整。
為此,於深秋之際,朝廷連出了三道諭令。
其一,著曾國藩入京麵聖,隨後轉任直隸總督。
其二,命李鴻章為欽差大臣,接辦剿撚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