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日昌,字持靜,廣東潮州府豐順縣人,廩生出身。
在太平天國戰爭期間,他曾入曾國藩幕中,襄辦軍務。後來又為李鴻章賞識,調入麾下。
在湘軍、淮軍時,丁日昌於洋務,特彆是製造西洋火器方麵,頗有聲名。他也跟隨李鴻章,與陳濟方有過幾次接觸。陳濟方對他印象深刻。
陳濟方開府兩江那年,丁日昌出任兩淮鹽運使。屬下之中有這樣的人才,陳濟方豈能任其埋沒。
他上奏朝廷,保舉丁日昌為安徽巡撫,並為清廷所接受。
第二年,也就是同治五年,丁日昌越級升遷,正式開府安徽。
赴任前,丁日昌特意趕往江寧,拜見陳濟方。陳濟方對他也是勉勵有加,要他在任上多做洋務,多利民生。
丁日昌對陳家從事的各項近代事業,多有聽聞。也很知道陳濟方有革新的抱負。
他向來也有學習西洋以自強的思想,對陳濟方的要求,自是欣然從命。
他在到任後,勞心儘力。安徽的政務和民生大有起色,西學等務也蓬勃興起。
隨著各項近代事業在兩江各處不斷開辦,自然會招來守舊人士的怨恨。在勘探、建廠、辦校的時候,也常會遇到這些人的聚眾阻撓。
對此,陳濟方的辦法是,直接派出商團進行保護。震懾之下,這些人也就避恐不及了。
有陳濟方鎮著,這些保守勢力,無法在兩江地方掀起太大的波瀾。他們就多次向朝廷上疏,肆意攻擊丁日昌等人,並且影射陳家。
京城的頑固派們,也趁機群起附和,興風作浪。
其實他們的目標,更是瞄著京裡麵的對手。
大清國,在經曆過兩次外人入侵,和長期的內亂後,無論朝野,都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提倡“師夷長技以自強”。
興辦洋務,倡導西學,也成為很多掌權者,致力推動的事業,無論動機和程度如何。
這些人,在中央以奕?、文祥等人為首,在地方則有曾國藩、陳濟方、左宗棠、李鴻章等人作代表,被稱為“洋務派”。
然而,麵對“數千年未有之變局”,這場尋求自我進化的漫漫長路,注定會崎嶇曲折。
因為,他們要麵對的,是一個經存在已久,規模龐大的,禁錮於幾千年傳統思想,滿嘴經學義理,認為教化可以戰勝一切的士大夫群體。和他們身後更為龐大的利益集團。
自理學誕生以來,就成為這個群體手中最萬能的武器。而他們也向來是天朝曆代,影響最為廣泛的政治勢力,沒有之一。
如今,麵對蓬勃興起的洋務運動,因循守舊的他們,自然成為了最讓人頭疼的反對者。
在他們當中,前以倭仁為代表,後有“清流黨”為中堅。
同治六年,倭仁等人對洋務派發難。引發了兩派之間的一場大辯論。
不過令眾人都沒有想到的是,這場跨時數月的辯論,卻是終結於戲耍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