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激戰1860!
京城這場新舊派係之間的辯論,起因為同治六年初,洋務派擬在京中同文館下增設天文算學館之事。
原本這件事,已獲禁中批準。並且,為了表示支持,兩宮太後還於正月下旬發布懿旨,獎敘了一批洋務派的高官。
這其中包括,奕?、文祥、寶鋆、曾國藩、陳濟方、左宗棠、李鴻章、駱秉章等人。
這份名單,涵括了從中央到地方,洋務派的核心官員。這份肯定與表彰,無疑是對他們的極大鼓舞,也大漲了他們的士氣。
如此一來,卻引起了保守勢力的強烈不滿和反彈。
兩宮太後這份懿旨發布後,沒過幾天,便有保守派言官上奏,直斥天文算學館之案。
還說什麼,自強之道不在學習西洋機巧,而在於氣節。有了氣節,就可以“以之禦災而災可平,以之禦寇而寇可滅”。
反正是隻要“讀孔孟之書,學堯舜之道”,就可以戰勝一切,包括洋槍、洋炮、洋人的船艦。
簡直是精神萬能論。
與此同時,在京城坊間也是流言四起。有人挑唆著,用這些流言詆毀奕?等洋務派官員,而且越傳越甚。
還有一些小報、對聯在市井盛傳,言詞意味之中,儘是惡毒的謾罵和誣陷。
對此,慈禧太後明確的表達了對洋務派的支持。她沒有客氣,直接頒下諭旨,對反對的奏疏予以駁斥。
保守派見沒有達成理想,其領軍的頭麵人物,也終於按捺不住,粉墨登場。
這個頭麵人物,就是烏齊格裡?倭仁,字艮峰,蒙古正紅旗人。他是當朝大學士,理學大家,帝師。
有這些光環在身,位高權重的倭仁,在大清朝野都擁有著巨大的影響力。特彆是在意識形態領域,很有發言權,市場很大。
他直接上疏,反對設立天文算學館。還對已經設立的同文館,甚至總理衙門進行攻訐。
由此也引發了朝中,洋務派與保守派之間的一場大辯論。
在這場辯論中,慈禧太後堅定的站在了洋務派的一邊。但對能呼風喚雨的倭仁,仍不敢小覷,必須慎重對待。
為此,她召見倭仁,並屢次對其進行勸誡,期望他能轉變立場。
然而倭仁的態度很是頑固,甚至再次上疏,認為辦洋務是“上虧國體,下失人心”。堅決頑固到底,絕不轉圜。
慈禧見狀,知其無藥可救。為了打擊倭仁等人的囂張氣焰,便祭出了戲耍的手腕。
她明發上諭,命倭仁組織另設學館,可與同文館互相砥礪。並且諭令他“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
這意思就是,你倭仁不是說天文算學勿需向洋人學習,咱大清國人自己就會麼?那你就也辦個館,招些你所說的人才,來讓大家瞧一瞧。
你倭仁不是說總理衙門是“異類”嗎?那就讓你去那兒當當差,也去好好體會一下和洋人打交道的滋味。
慈禧開出這個不大不小的玩笑,可簡直是要了那位老夫子的命。
為此,他一邊上疏,稱自己並無精於天文算學的人選,也不必另行設館,同文館更不能中止。
另一邊,他又連續四次請辭,希望開去總理衙門的差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