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辭呈屢次遭拒後,倭仁甚至還用了墜馬自殘的法子。企圖以養傷開缺,卻仍未能擺脫窘境。
直到最後慈禧覺得差不多了,才算饒過了這位老夫子。並且明發了一道嚴厲的上諭,對倭仁等保守派好一番痛斥。
就這樣,這場洋務派與保守派之間的大辯論,終以洋務派的勝利而畫上句號。
慈禧在支持洋務派的同時,也進一步豐富了自己的弄權之術。像這些手腕,今後定然還會被她再加運用。
不論怎樣,有最高掌權者的支持,大清國內各地籌辦的洋務,多得以順勢推行。
在這樣的大氣候下,兩江那邊,商團水師營也在穩步發展。
同治六年十月,儘管水師營江陰基地仍處於建設之中,但在船廠率先搭建好的1號造船台上,一艘戰艦的建造工程已經悄然開始。
江陰水師營造船廠建造的這第一艘戰艦,仍為小型木質炮艦。其型製與“高郵湖”號相近,隻是規模略小。
該艦艦體全長553米,寬79米,吃水35米,正常排水量600噸。
艦體為木質,雙桅單煙囪的艙麵布局。艦艏裝有斜桅,艦上備有全套帆裝。
艙麵舯部煙囪的前方,設有一座橫跨艦體的飛橋。再向前,建有簡易的指揮塔。
輪機配置,為1台臥式雙汽缸往複蒸汽機,配套2座方形火管鍋爐,單軸單槳推進。
輪機最大輸出功率為350匹馬力,在不使用風帆的情況下,設計航速為91節,煤艙滿載可續航1,500海裡。
在火力上,艦上裝備了6門24磅火炮,分彆安放在由艏至艉的上甲板兩舷。是典型的船旁列炮的布置方式。
該艦於同治七年七月下旬下水。下水後,被陳濟懷命名為“洪澤湖”號。同年九月底建成。加入水師營後,艦上編員97人。
就在“洪澤湖”號下水的兩個月後,水師營造船廠又在相同的船台上,開工了另一艘同型戰艦。
“洪澤湖”級炮艦,也成為水師營第一型量產的戰艦。
由於有了前一艦的建造經驗,船廠的各項配套也更加齊全,這艘姊妹艦的建造速度提高了很多。
該艦於同治八年六月下水,兩個月後建成。並被命名為“駱馬湖”號。
“洪澤湖”級單艦的完整造價,計銀七萬九千餘兩,合近25萬英鎊。
在建造該級艦時,為了支持新生的水師營造船廠,上海的浦江船廠轉來了大批的熟練工匠,成為這邊的技術骨乾。
隨著日子一天天的過去,江陰基地的各項設施已逐漸建成。
商團水師營的各支隊伍,也陸續的組建了起來。
陳家兄弟在籌建的時候,就已定下,水師營不僅隻由艦隊組成,還將港務、學校、船廠、基地、岸防等相關與輔助,皆列入其下。
還專門設立了水師陸營,執行登岸作戰,相當於西方海軍的陸戰隊,並在同治六年組建了陸營的第一大隊。
而在擁有了四艘炮艦後,水師營的艦隊也已經小有規模。當各艦結伴出航、訓練時,還頗有些聲勢。
但陳濟懷等人並沒有就此滿足。更大、更先進的戰艦,已在他們的籌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