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激戰1860!
兩江地區的各項近代事業,在陳濟方等人的推動下,在短短幾年內就有了很長足的發展。
實事求是的講,能夠實現這些成就,缺少不了眾多來華洋人的貢獻。無論他們是真心相助,還是受利益驅使。
然而也並不是所有來到大清的外來者,都願以平和的方式,尋求發展和貿易。
也有一些人,心懷強烈的優越感和征服感,鄙視東方人的傳統和習俗。
還有的人,來到東方隻為侵略和掠奪。心中所想,隻有赤裸裸的攫取各種特權、利益,甚至是土地。
內有保守勢力的頑固抵製,對外還要防範那些不懷好意的外來者,奕?、陳濟方等人,擔負的種種不易,可想而知。
而辦洋務,求發展,倡導進步,也注定會是一條蜿蜒艱難之路。
但相較而言,陳濟方還是要比奕?他們好做一些。因為與他們相比,他的閱曆和眼界是無可比擬的,革新的動機和目標也不相同。
更重要的是,他的手裡有實力已被中外認可的商團,作堅實的後盾。
實力決定一切,這是硬道理。
也正是有這樣的底氣,陳濟方才敢於如下猛藥一般,在所轄地域內,快速的推行近代化變革。
如此急切,是因為在他內心,有十分強烈的危機感。
而在這個過程中,一些此前他也未曾見聞過的事物,更能引起他的特彆關注。
比如,電報。
1837年,美國人塞繆爾?莫爾斯,取得了電報的發明專利。
此後,電報技術發展迅速,很快就運用到西方的各行業。
特彆是在國際外交領域,電報促使列國的外交權力集中。並且在國際談判、遠程作戰指揮、情報傳遞等方麵上,展現出巨大的便捷性。
直到電話全麵普及之前,電報都是全世界最重要的訊息溝通手段。
結束閉關鎖國之後,隨著大清一步步的同世界接軌,開辦電報的問題,也很自然的被擺在麵前。
其實很早的時候,西方列強就想要在大清的國土上,架設電報線路。並且為此不斷的遊說清廷。
滿清朝廷雖然也是知道,電報比傳統的驛傳更能迅捷的傳遞訊息,但卻擔心洋人對電報的壟斷,會改變原有驛站網絡而造成權力旁落。
大清國內的保守勢力,更是以“破壞風水”為由,對一切在國內興建的新物件兒,都加以反對。
而膽壯氣足的陳濟方,就成為了電報領域,在大清國內“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早年時,當他與陳濟懷等人,西行遊曆之際,電報雖然已經被發明出來,但他們卻無緣得見。
所以,在剛剛接觸這玩意的時候,他也是一頭霧水。
可在他詳細了解過之後,便迅速的意識到了電報的重要性。
雖說不會理會什麼“風水”之說,但他也同清廷一般,認為這種通訊利器決不能掌握在外人手中。
而且這麼便捷、進步的事物,是一定要辦的。
那麼如何開展呢,陳濟方采取的辦法是,引進技術,自家籌辦。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且不論其他的困難,首先要克服的,就是來自內外兩方麵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