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激戰1860!
日本欲征討台灣,消息一出,列國嘩然。
各國對這一事件的反應,先是漠然。後又擔心會影響到自身在台灣的貿易利益受到影響,便都宣布局外中立,不予支持。
但有一個國家的態度,卻有不同。那就是美國。
原因是,美國人在幾年前,也在台灣琅嶠,有過與琉球人同樣的遭遇。
當時美國駐廈門的領事夏爾?威廉?李仙得,在得知消息後,便找到大清當地的官員,進行交涉。
而那大清官員竟與多年後總理衙門對日本的態度一樣,也是稱生番屬化外,要美國人自行處置。
於是那李仙得便聯絡美軍,對台灣琅嶠發動了攻擊。然而卻被當地的排灣人擊退。
最後,經過和平談判,李仙得與排灣人簽訂了“南岬之盟”,才將此事了結。李仙得也從此對台灣耿耿於懷。
後來,他辭去了領事的職務,來到了日本。當他聽說日本有侵略台灣的計劃後,大感興奮。
日本人見到送上門來這麼一個“台灣番界通”,也是如獲至寶。他們聘請李仙得為顧問,還許諾以高官,甚至將來可以讓他當台灣總督。
李仙得也開始積極的出謀劃策。他向日本人了大量清政府和台灣當地的重要情報,還在外交和出兵方略上進行了詳細規劃。
可以說,從日本人到總理衙門進行交涉,到正式出兵台灣,再到擬定外交策略以蒙蔽列國,李仙得都在背後扮演了關鍵角色。
李仙得還幫日本雇傭美國軍人、聯係租用洋船、購買軍火,自己也加入到征台的日軍當中。
這個日本國,自結束內亂,開始維新之後,便迅速的走上了近代化的改革道路。
但日本國土狹窄,資源匱乏,發展的內動力不足。再加上其固有心性,因此從改革的一開始,就提倡對外侵略,擴展生存空間。
這一點,從佐田白茅撰寫的《征韓論》中,便可一目了然。
朝鮮、琉球、呂宋,都被其視為征伐侵略的目標。甚至滿清,也被列為未來願景。而台灣島,因處於重要的地理位置,自是首當其衝。
日本對於台灣的圖謀,與西洋人隻關注貿易不同,而是想要徹底的霸占。
剛剛開始維新沒幾年,羽翼尚未長全,就要出兵海外,其侵略野心和心性,可見一斑。
日本準備征台,直到已經大張旗鼓之後,清廷才輾轉得到消息。
而陳濟方等人,則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了解到有關的訊息。並也早已開始了各項預備。
這要得力於商團偵訊局的有效工作。
通過各種方式和渠道,偵訊局不但探知了,日本國內正在為出征進行的準備。還掌握了,這次事件背後的很多事和人。
並且了解到了一些,陳濟方等人十分關心的琉球國的情況。
根據收集到的這些情報,陳濟方等人一麵進行部署調整,一麵也在商議著應對的策略。
“二弟,這台灣並不歸你兩江總督治下,咱有必要趟這遭渾水麼?”陳濟雲發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