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激戰1860!
馬尾船政局的創辦,是由左宗棠一力推動,促成的。
這位“船政之父”,在設計船政局的建設規劃時,也對船政初期要建造的船型提出了大體的要求。
按照他的設想,船政建造的輪船要采用“外洋兵船式樣”。
他同時還強調,新造的船上應該設有貨艙,能夠實現兵商兩用。
戰時作為戰艦,可以出海作戰。和平時期又可以從事運輸,能為船政局賺取經費。
想法確實不錯,但卻隻能是美好的願望。
因為略懂造船的人都知道,按照這種思路建造的艦船,在貨艙的規模上,始終難以與同等級的商船媲美。因此在生意的競爭中,無法勝出。
而又因為有貨艙的存在,艦船在火力配置和艦體結構等方麵,都受到了很大的製約。當與真正的軍艦交鋒時,也會落於下風。
儘管很快就發現了這種設計的弊端,但船政在發展初期,還是按照原有的設計思路,建造了多艘這類型的艦船。
在水師營與船政水師,艦隊往來的過程中,就經常能見到這種奇異的船型。陳濟懷也因此注意到,並且對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說來也是奇怪,既然略懂海軍的人,都能看得出這類艦船的弊病,那是什麼地方吸引了陳濟懷的目光呢?
究其緣由,是來自商團水師營中,存在的一個兵種——水師陸營。
水師陸營,是陳家兄弟參考了西方列國海軍中,陸戰隊的理念而設立的。主要用來執行登岸作戰,或者參加基地、炮台等陸上防禦作戰。
既然是要登岸作戰,那就需要有船能將水師陸營,運至準備登陸的岸邊。
以往對此的做法,常常采取用戰艦分散搭載,或乾脆雇傭商船進行整體運輸。這兩種方式各有利弊,一目了然,無須贅述。
而看到了船政水師中奇特的船型,似乎讓陳濟懷意識到了第三種解決辦法。
他找來設計師進行商議,想仿效船政,建造一種專供水師陸營使用的艦船。
這種艦船,既可以集中運輸陸營的人員和物資,又具有一定的火力配置,可以用來自衛,或者以火炮支援陸營登陸。
經過一番研究設計,陳濟懷決定由浦江造船廠建造兩艘這類艦船,並將其定義為“兵艦”。這也是水師營,第一型由自己設計的艦船。
這兩艘兵艦,係屬同級。首艦被命名為“鄱陽湖”號,二號艦為“巢湖”號。單艦造價十四萬九千兩銀,約合45萬英鎊。
“鄱陽湖”級兵艦,采用以前兩江各造船廠,已經十分熟悉了的平甲板船型,高乾舷。雙桅杆,單煙囪的艙麵布局。
艦體采用鐵肋木殼結構,飛剪式艦艏。艦艏裝有艏斜桅,艦上配有全套帆裝。
蒸汽動力方麵,安裝有1台立式雙汽缸往複蒸汽機,配裝4座方形火管鍋爐。最大輸出功率為750馬力,單軸推進,設計航速112節。
在單獨使用蒸汽動力時,“鄱陽湖”級艦最大可以續航4,000海裡。
在武器方麵,該級艦火力稍弱,隻配備有4門加奈特式1864型20倍徑138毫米炮,和兩門12磅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