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激戰1860!
負責前出偵查的“廬山”號分艦隊,剛剛靠近那霸港外海,便遭遇到了兩艘日本軍艦。
這是兩艘三桅杆的木殼炮艦,“乾行”號和“鳳翔”號。
這兩艘日艦,是從鹿兒島出發,計劃要趕往台灣,去增援西鄉從道的。
原本他們是打算,借著路過琉球島的機會,順路入那霸港進行補給的。可巧在外海,就“很幸運”的撞上了偵查至此的“廬山”號分艦隊。
水師營這邊,也沒想到會這麼快就遇上日艦。不過既然碰上了,那就算是對方的命數吧。
這兩艘日艦都不大。
“乾行”號,建造於英國,排水量520噸,150匹馬力,裝備6門火炮。
另一艘“鳳翔”號,1870年在英國建成,排水量320噸,200匹馬力,配有火炮4門。
其中“乾行”號原本已經轉入了日本海軍兵學寮,成為一艘練習艦。但由於日軍兵力實在是捉襟見肘,便又不得不重新披掛,領命出航。
本在艙室中,發現日艦的消息,是由一名年輕的水師營軍官通知陳濟懷的。
這位年輕的軍官,正是陳濟懷的獨子,陳經元,字宇聞。
他受父親的影響,很早就投身於海防事業,成為水師學校第一批學員中的一員。去年更是剛剛完成,在法國布爾米克海軍軍官學校的三年學業,留學歸來。
此次遠航琉球,他再三要求參加,陳濟懷便也把他帶上了,成為艦隊指揮吳山的一名幕參。
陳濟懷來到旗艦的指揮台,吳山等人正在那裡等候著他,並向他介紹了最新的情況。
在吳山等人做彙報時,陳濟懷一直舉著望遠鏡,觀察著日軍戰艦,未作片語。
隨後,他放下手中的望遠鏡,沉默了片刻。又在眾人期待的目光中,沉聲說道
“升旗,迎戰!”
語罷,他又重歸沉默,穩步走到指揮台後部的座位上,端坐以待。
剩下的事,就不用他操心了,那是吳山等專業的水師官兵的職責。
而眾人也在得到他的指令後,興奮的奔向了各自的戰位,忙碌了起來。
不久後,一麵代表大清國的三角黃龍旗升起在“廬山”號的桅頂。與其一同升起的,還有水師營的戰旗。
護商民團本來的旗幟,為紅底藍字的長方形,上麵橫向繡著“護商民團”四個大字。這是在商團初創時,由陳濟方設計的。
這樣的旗幟,屬於華夏傳統樣式,在大清國內使用尚可。但隨著水師營的建立,再加上商團與外國接觸的增多,就很有些不合時宜了。
於是,由陳濟懷主責,重新為商團陸師、水師,分彆設計了新的軍旗。
新的商團陸師旗幟,為紅色長方型,長寬比例為三比二,紅旗正中繡有一顆白色的五角星。
而水師營的軍旗,與陸師規製一致,隻是將旗麵底色,由紅色換為藍色。
戰旗升起後,吳山下令艦隊提速至10節,調整航向,以一列縱隊殺向日艦。
而直到此時,對麵的日艦才發覺到“廬山”號分艦隊的存在,想再作回避,已經來不及了。
這兩艘日艦,本是沿著琉球島西側海域,一路南來的。
由於根本沒有料到,在這一帶會有敵國的艦隊出沒,兩艘小船上已在海上顛簸了數日的官兵們,對周邊海麵的警惕性也放鬆了許多。
再加上相對位置的關係,“廬山”號分艦隊駛來的方向,背對著陽光,不利於日軍觀察。所以造成了日艦反應上的遲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