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完成測試後,兩艦於同年11月在法方雇員駕駛下,結伴駛抵上海,正式加入了水師營。平均每艦的總體費用,約合184萬英鎊。
這場看似順暢的購艦活動,實則是陳家兄弟多年運作籌備的結果。在此之前,他們的代表早已探訪過多家歐洲造船廠商。
發展海上力量,水師營最期望的學習樣板,依然是英國皇家海軍。
英國是世界的海上霸主,軍艦的設計、建造和先進性都是最出色的,因此如能夠向英國購艦,也是最理想的選擇。
但是英國人的傲慢和霸道也是出了名的,陳濟方早有領教,特彆是在初創水師營時。現在情況是否有改變?不得而知,還是先不去觸碰。
而法國是僅次於英國的海上強國。法國的科技和製造業,都比較發達,又經常能孕育出許多新式發明。
更重要的是,法國與兩江地區的造船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與英國人相比,法國人似乎更願意,將他們的一些技術進行輸出——這可以使他們對一些技術落後國家,施加更多的影響。
因此,無論是兩江地區的造船廠,還是福州船政局,甚至於海對岸日本的船廠,都能看到法國人參與過的痕跡。
這就使得,水師營向法國訂造軍艦,變得更為現實。
這兩艘由法國建造的同型巡洋艦,首艦被命名為“滄海”號,次艦名為“歲月”號。
全艦整體為鐵質,無裝甲,成為水師營第一型純鐵質戰艦。艦體全長903米,最大處寬132米,吃水62米,正常排水量3,460噸。
采用艏艉樓船型,擁有三座主桅杆,並裝有艦艏斜桅,可以使用全套帆裝。全艦日常編員313人。
艙麵布局具有濃鬱的法式風格。帶飛橋的指揮塔,和兩座煙囪依次縱列於前中兩座主桅杆之間。艦艏的水下部分,則裝有巨大的撞角。
撞擊戰術,曾是古代海戰的經典戰法。但隨著火炮在海戰中成為主角,這種古老的戰術,已經越來越遠離人們的視線。
但隨著蒸汽鐵甲艦時代的到來,裝甲在一段時期內對火炮形成了克製,也使得撞擊又逐漸被重視起來。
而在1866年,意大利同奧地利之間的“利薩海戰”中。奧地利艦隊利用橫隊戰術,擊敗了采用縱隊戰術的意大利艦隊。還撞沉了意軍的“意大利”號鐵甲艦。
這場鐵甲艦隊之間的經典海戰,在戰後被列國海軍長期研究,並被無限放大。曾經被擱置的橫隊和撞擊戰術,也由此再度興盛了起來。
此後各國在建造新艦時,無論戰艦大小,撞角都成為標配,一直延續了近半個世紀。因此“滄海”級也不例外。
“滄海”級的動力係統,采用了1台臥式雙汽缸複合往複蒸汽機,單軸推進,配套8座圓形火管鍋爐。
最大輸出功率4,800馬力,設計航速155節,最大載煤情況下以10節航速可續航5,500海裡。
“滄海”級還擁有十分強大的火力配置。主炮為4門加奈特式1870型20倍徑193毫米後裝炮,分彆安放在艦體兩舷的四座大型耳台上。
這樣的設計,使主炮擁有開闊的射界,還能夠對應的轉向艏艉方向射擊,可以配合撞擊,在衝鋒時增強艦艏方向的火力。
副炮為6門,加奈特式1870型20倍徑138毫米後裝炮。在兩舷耳台之間布置有4門。另外兩門,分彆安放在艏樓內,和艉樓頂。
艦上還配有10部,霍奇基斯式23倍徑37毫米五管旋轉機關炮。兩舷各裝有1部14英寸魚雷發射管。這些對於水師營來說,都是新銳武器。
為增加抗沉性,艦體的水下部分,被設計成雙重底,劃分了水密隔艙。船底則采用包銅再包木板的防腐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