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激戰1860!
聚於養心殿東暖閣裡的各位大清重臣,大體分為這麼幾類人。
一是,以奕?為首的洋務派,包括文祥、寶鋆、沈桂芬等。當然還有李鴻章。
二是,以李鴻藻、翁同龢為代表的清流黨。
三是,奕誴、奕譞、伯彥訥謨祜等,大清的親貴王爺。
此番議論商團駐防塘、沽之事,是由清流黨,群起上疏而引起的。
他們此舉,一方麵確是覺得商團駐於京畿之側,甚不妥當,早就想動議參劾了。
另一方麵,他們更認為,這次出手,以洋務派不同係統間的矛盾,作為切入點,可是尋著了好機會,。
既能打擊異己,又可行挑撥之事,真是極佳手段,豈能不為。
而且在他們看來,陳濟方在兩江肆無忌憚的興辦洋務,簡直就是洋務派中的百毒之首,必得優先對其進行抨擊。
此外,在遞上來的奏折中,還有不少是出自非清流黨的官員。他們進言,倒多沒旁的想法,隻是確實以為商團駐兵於近畿,實為不妥。
暖閣中,諸臣誰也不主動言語。惹得慈禧太後點名來答話。
第一個被點到的,是李鴻藻。
李鴻藻,字蘭蓀,河北保定人氏。鹹豐二年進士,庶吉士出身。因其擔當過同治皇帝的侍講師傅,深受慈禧太後的信任。
又兼慈禧有用其製衡朝堂的心思,李鴻藻得以受到提拔重用。如今已是內閣學士,主理禮部,並入值軍機。
其人在政見上,對外主張強硬,對內崇尚以傳統理學經世。而並不被外人所知的是,他還與文祥和李鴻章,在私下過從匪淺。
李鴻藻在初入軍機處時,其他幾位軍機大臣,皆是以奕?馬首是瞻的洋務派。
深感勢孤的李鴻藻,便扶植籠絡了一批禦史和翰林在自己周圍,以壯聲勢。
這些人以台諫詞垣標榜風節,以經世匡時為己任,互相援引,漸成清流一黨。並且掌握著朝中的輿論主導。
他們既自稱“清流”,經常被他們抨擊的洋務派,也就被其貶低為了“濁流”。
而李鴻藻本人,也自然成為了最初的清流黨魁。因其出身北方,也被稱為“北派清流”。
清流黨出現後,慈禧太後樂見其成,還暗中放任,加以利用。既為自己博取廣開言路的好名聲,又達到抑製權臣、借題發揮等目的。
現下李鴻藻見慈禧首先點到了自己,自然心領神會。
此事本就由清流黨挑起,他怎會不知說詞。於是侃侃而談,發表了好大一通長篇大論。
他引經據典,痛陳外臣駐兵近畿的弊端。更以去年“甲戌兵演”之事,冠以誅心論調。
最後,他強烈建議兩宮太後,以此次商團占地妨礙北洋建設基地為契機,廢除《塘沽駐防章程》。並降旨對陳濟方予以貶斥,以作懲戒。
李鴻藻的話剛講完,一旁的沈桂芬便忍不住,出班反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