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師營在經過這一輪的艦隊發展後,實現了“鐵甲艦數艘,巡洋艦十數艘”的階段性目標。
其規模,已然成為遠東地區,各方艦隊中的翹楚。甚至在世界海軍界,都可以占有一席之地。發展之迅猛,令人刮目。
而有了這樣的海上力量在手中,陳家兄弟也更具自信。在麵對危局時,也將有更多的選擇,可以從容應對。
春換秋偃,世間更迭。
當光緒朝逐漸穩步前行,同治朝的一切也終將成為往事。
一個曾經被某些人捧為“同治中興”的時代,其締造者們也已日漸老去。
光緒二年五月初,大清的股肱之臣,各項中興舉措在朝廷的實際執行者,武英殿大學士,瓜爾佳?文祥病逝,諡號“文忠”。
光緒六年的最後一天,協辦大學士,兵部尚書,擔任了十餘年樞臣工作的沈桂芬去世,諡號“文定”。
兩位洋務派重臣相繼離世,無疑給大清的西學事業,蒙上了一層陰影。也使得朝中的奕?等人,漸感勢孤。
轉過年來,到了光緒七年,更大的噩耗接踵而至。
三月,慈安皇太後崩於紫禁城鐘粹宮!
慈安是同治皇帝即位以來,大清國最高皇權的擁有者。
她的死,無疑會造成權力動蕩,朝廷原有的格局也被打破。後續還將引發,一係列的連鎖反應。
而由於她是猝然崩逝,在其死後,各樣的說法也從此廣為流傳,成為清宮史上的又一大疑案。
悲訊,同樣也從江南傳出。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無論在哪都終難違背。
這年夏末,大哥陳濟雲,病逝於蘇州!
陳濟雲的病,源自鹹豐四年,在同太平天國北伐軍作戰中,受過的重傷。
此後雖外傷得愈,卻留下痼疾,時不時便有發作。待年紀漸長,愈發頻繁。至數年前,已然長臥病榻,遠離諸事。
長兄離世,餘下的兄弟,都悲痛萬分。陳家上下,皆再次陷入了深深的哀痛。
清廷隨後,也為陳濟雲頒下賜恤,並追諡“文忠”。其選取的這個“忠”字,也是飽含深意。
可陳濟方卻顧不得琢磨這些。他沉湎於哀傷之中,長久不能自拔。
其實陳濟方的身體,在近年來也是愈發不佳。
畢竟在早年間的征戰中,他也曾負傷多次。當歲月逐漸侵蝕他的身心時,以往的傷病,也在加速著老化的進程。
而過度的悲痛,又讓他一度病倒。即使病好後,身體也是大不如前。
英雄遲暮,長者逝去,這本是一件令人難過的事情。但在朝廷裡,卻被某些人,視作期待,暗自稱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