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有航速優勢,隻要操作得當,“太平”級艦往往能夠有效的,將“超勇”級艦控製在己方一側。令其陷入己方,優勢的側舷火力之下。
由此證明了,水師營對其的思路是正確的。“太平”級也從此,長期被應用為鐵甲艦隊的護衛,直到水師營裝備了更新式的巡洋艦。
而北洋分艦隊這邊,雖然艦隻整體較對方要弱很多,但仍在琅威理的指揮下,表現出了較高的素養和氣勢。
特彆是,林泰曾(字凱仕)管帶的“超勇”號,鄧世昌(字正卿)管帶的“揚威”號,和林永升(字鐘卿)管帶的“開濟”號,表現得尤為搶眼。
為示敬意,陳經元還特命人以旗語,向這些“對手”致以真誠的慰問。雙方也都在這場對抗中,彼此贏得了尊重。
大沽口這邊,對峙的兩邊有靜有動,總體上雖似對抗,卻是交流。並在這樣的情形下,消耗著時日。
而京城裡麵,總理衙門那邊,奕匡卻已經有些焦頭爛額了。
且說商團雖然封鎖了大沽口,但對洋人倒未做什麼限製。
隻是反複重申,要求他們不得幫助清廷運送貨物。而洋商們,反倒是因為封鎖帶來的商機,大賺了一筆。
但是在人家艦炮的監視下來往,讓在大清驕橫慣了的洋商們,感到好不自在。他們紛紛找到自家的,駐清外交人員,訴起苦來。
因此以英美為首的列國公使們,自然也就絡繹不絕的,來找總理衙門的晦氣。
他們最初時是“詢問”,然後變成了“質詢”,後來便是不斷的“抗議”。再往後是啥樣,總理衙門的人都不敢往下想了。
而且洋人的態度,多是要求清廷一方儘快解決此事,否則將如何如何。倒沒表現出,對陳家那邊有什麼不滿。
唯有沙俄公使,建議大清應予以武力進行彈壓。如有必要,他們還可以出兵,幫助大清。
其用心如何,就算是總理衙門的新手們,也能看得明白。
在這些眼前的壓力之外,西南的軍報這些天也在不斷傳來,當然不會有什麼好的消息。
這種局麵下,京城這邊,終於要扛不住了。不得不開始考慮,該和陳家商議,如何才能儘快退兵,結束亂局了。
按照朝廷的最初想法,是派人到江南,直接同陳濟方談。但卻被陳濟懷,一口回絕。
態度也很明確,大沽口那裡,有我們陳家的全權代表。所有的事,都在那兒定就行了。而且還附加了一句,“宜應從速,時不待人”!
這氣得慈禧太後,又是發了好大一通脾氣。以至於肝疾發作,說不再管了,交由軍機處和總理衙門商定吧。
這就是變相同意了唄。
那就是商議人選吧。
在軍機和總署的會議上,額勒和布說,對方代表既無品階,朝廷應派兩個低階官員前往,才能算是對等。
此話一出,當即被其他人否決。略明白些的人皆知,現在不是對等不對等的事。是若不去幾個說得算的,人家壓根就不會跟你談。
接著,世鐸又發昏話。說不如讓恭王和寶鋆去,或許依仗他們的情麵,也就退兵了。這個建議的結果是,被大家無聲略過。
最後終於選定的人選,是奕匡和孫毓汶。
報入禁中後,得到的批複是,“準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