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互相已經確認了身份,那就免了寒暄客氣。當“揚州”號和“徐州”號兩艦追至艦炮射程後,雙方間的這場小規模戰鬥也就正式打響。
過程不用多講,無論用什麼去想,都能猜到結果。
兩江二艦,沒費多大氣力就把對手打得鼻青臉腫,哦不,是千瘡百孔。
“窩爾達”號已遭重創,又無可能逃脫,隻得掛起了白旗,乖乖投降。
兩江官兵見該艦實在是傷得太重,便在收容了俘虜後,又朝水線處補上了幾炮,送它沉入了海底。
隨後兩艦整隊,再向北竿塘方向駛去。
而方文光帶領的其餘四艦,在聽到炮聲後,也加速趕來。恰好與“揚州”號兩艦重新會合。
經過對法國俘虜的審問,得知,法軍駐在馬祖錨地,是有兩艘軍艦的。
除了“窩爾達”號以外,還有一艘是“野貓”號炮艦——該艦與前幾日被兩江海軍擊沉的“益士比”號,係屬同級。
這就明白了,怪不得“窩爾達”號一見到兩江戰艦,就著急開炮呢。原來是在鳴炮示警,通知同伴發現敵情。
第二戰隊行蹤已經暴露,偵查也好,突襲也好,就都失去意義。既然雙方實力相差懸殊,那就大大方方的開進吧。
於是方文光下令,掃蕩馬祖錨地!
可結果,卻撲了個空。
第二戰隊各艦,分頭對北竿塘和南竿塘的周邊,仔細搜尋了一遍,都未再發現敵艦。
看來“野貓”號是腳底抹油——溜了。
情況也確實如此。
“野貓”號的艦長在聽到炮聲後,曾對該如何應對,猶豫了許久。
他結合已知的情報,知道兩江已經派出較大規模的艦隊投入戰局。
而自己這幾百噸的小炮艦,在這樣的戰場上,根本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反倒不如抓住空檔,趕緊撤離。去通風報信,更有價值。
於是乎,他們就真的抓緊時間逃走了。
可是往哪逃呢?
此時在閩台海域,孤拔率領的法國艦隊,主力都集中在台灣島的南北兩端,遂行封鎖任務。
“野貓”號若逃,理當奔往東邊的台灣島方向。
可是該艦卻反其道而行之,駛向了西南。
“野貓”號的目標是閩江口的川石島。因為那個島上設有一座大東電報局。
“窩爾達”號和“野貓”號之所以被留在馬祖錨地,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要控製並保護這個電報站。
而且在川石島旁邊,此時還駐有另一艘法國戰艦,“梭尼”號巡洋艦。
排水量2,000噸的“梭尼”號,也是木質艦體,裝有8門138毫米火炮,以及大量37毫米機關炮,航速可達15節。
“野貓”號趕到川石島與“梭尼”號會合後,就急忙拍報,將馬祖的情況報告給人在基隆的孤拔。
聽聞兩江海軍再次現身,孤拔也是大吃一驚,急忙調集法艦,準備大戰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