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激戰1860!
戰爭是公平的,不會永遠偏向某一方。
在戰場上大意,也定會付出代價。對於兩江海軍第二戰隊來說,便是如此。
而且這份代價,來的很快,也很慘痛——當法艦的第一輪炮火過後,,“揚州”號的艙麵,已經燃起了熊熊大火。
鑒於第二戰隊擔負的主要任務,他們是應該避免與法軍主力進行對決的。但事已至此,就沒什麼可猶豫的,隻能沉著應戰。
此時第二戰隊各艦在編隊中的順序,從前到後依次是,“雲漢”號、“北辰”號、“鬆江”號、“揚州”號、“淮安”號和“徐州”號。
單列縱隊,也讓各艦看上去,清晰可辨。
這讓包括孤拔在內的很多法軍官兵,很容易的注意到,眼前的兩江戰艦,比前兩天多了一艘。
儘管有些詫異,但身處於激烈的戰鬥之中,他們此刻也無暇多作理會。
幾分鐘後,敵我兩支艦隊,都完成了接戰後的第一次航向調整。
雙方各取單縱隊的陣列,以兩條並不平行的航線朝西北方向航行,並且還在不斷的靠近當中。
法軍艦隊在整體上,要落後於兩江第二戰隊,大約三個半艦位。
由於此時兩邊的編隊航速接近,皆為13節左右。因此彼此間相對的位置,比較固定。
這樣一來,在第二戰隊的陣線中,從第四位的“揚州”號開始,和後麵的“淮安”號和“徐州”號,三艘戰艦,就麵對了整支法軍艦隊,遭到了集火攻擊。
三艦在單側,理論上可以集中18門138毫米炮。而法方六艦的火力密度遠高於此,並且還裝有口徑更大的火炮。
落於下風的三艦,因此頻頻中彈,艙麵人員傷亡很大,其中尤以“揚州”號最為嚴重。
看到這種情況,方文光十分焦急。
其實第二戰隊前麵的三艦,並沒有閒著,一直在不斷的開火。但由於站位的關係,三艦的火力多集中在了法艦“巴雅”號身上。
第二戰隊所有各艦,擁有的最大口徑火炮,就是138毫米了。這對於“巴雅”號來說,能造成的傷害並不很大。
孤拔的這艘旗艦,是排水量超過5,900噸的裝甲巡洋艦,是整個法國遠東艦隊中,最大的一艘戰艦。
該艦由布列斯特海軍造船廠建造,1882年才加入法國海軍,算是一艘新艦。但其鐵肋木殼,再罩鐵甲的結構,又顯得有些古老。
不過即便如此,其仍是一艘強大的戰艦。擁有145節的航速,側舷鐵甲最厚達10英寸,甲板裝甲最厚為8英寸。
火力也很強大,擁有4門1870型19倍徑238毫米炮,2門1870型193毫米炮,6門1870型138毫米炮。以及眾多小口徑速射炮,和兩具魚雷發射管。
相對於第二戰隊而言,“巴雅”號上的238毫米和193毫米火炮,絕對是致命的武器。
而其他各艦的對比上,敵我兩支艦隊在數量和質量上都基本相當,兩江方麵還要更強一些。
因此可以說,法方正是擁有了“巴雅”號,才占據了一定的優勢。
對於這一點,方文光心知肚明。
為了儘量扭轉不利的局麵,他指揮艦隊進行了第二次戰術機動。
隨著旗艦上旗令升起,第二戰隊各艦順次向左轉舵,將編隊航向再度改向了正西。第二度試圖搶占t字橫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