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激戰1860!
孤拔之所以選擇進行如此戰術機動,主要是基於三方麵的考慮。
首先,是位於隊列前部的幾艘法艦,真的頂不住了!
這幾艘裝甲巡洋艦,是法國遠東艦隊的中堅力量。但裝甲巡洋艦畢竟還是巡洋艦,和鐵甲艦對陣,真的是勉為其難。
若再這樣下去,搞不好過不了多久就會被擊沉擊毀。那對法軍,將產生災難性的影響,所以不得不先行規避。
其次,是出於航行線路上的考慮。
法國艦隊如果繼續堅持原有的航向,將會撞向台灣島北部的富基角。而且由於有兩江艦隊在外海一側阻擋,法艦無法向那個方向避讓。
同時兩江艦隊因為有航速的優勢,可以充分利用這片海域的周邊環境,壓迫法國艦隊,甚至伺機強占t字橫頭陣位。
因此,孤拔選擇在尚有回旋餘地的情況下,提前進行轉向機動。
最後,孤拔將航向改為朝東,是想把艦隊帶回到,更靠近基隆灣口的海域。
按照他的打算,如果兩江艦隊不跟進的話,就能暫時擺脫現在的困境。可以重新調整一下,再選擇其他應對的方法。
要是對方也追著前來,那就依托基隆港灣,進行最後的決戰。
若情況不利,也可退入基隆港灣,利用狹窄的水麵,和那裡的法軍力量,再作困獸之鬥。
不管怎樣,法國艦隊終於做出了重大的調整。
對此,吳山的選擇是,抓住機會對法艦進行打擊。
反正兩江艦隊有航速的優勢,即使暫時不緊追法軍,也不怕他們跑遠。
他命令,將艦隊的航速降至7節。再以編隊左舵六十度,對法國艦隊的固定拐點,形成半包圍。並下令各艦,集中火力,對那裡進行猛轟。
這樣一來,法軍的後續艦隻就倒了黴了。
在隨編隊機動的過程中,這些法艦不但失去了原有的目標,還處在十分不利的位置上,不斷的遭到對方的火力打擊。
各艦頻頻中彈,有的還燃起了大火。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法艦沒有墨守前艦的航跡,而是選用其他的轉向方式。
法軍主戰分隊的“偵察”號和“杜沙佛”號,就是這樣做的。
由於這兩艦前麵的“雷諾堡”號,已經被重創,脫離了隊列。造成法艦隊列中,出現了一段空缺。
位於這個空缺後方的“偵察”號和“杜沙佛”號,看到前方各艦在定點轉彎中,遭受了敵人炮火的摧殘。
便沒再跟進,而是各自原地左轉,直插到“巴雅”號新航線的南邊,後又再左轉重歸主戰分隊的序列。
並且在完成這一係列運動之後,兩艦在隊列中的順序也實現了互換。
相較主戰分隊各艦而言,法軍的快速分隊更是在整體上,另辟蹊徑。
或許是認為應該單獨發揮,快速分隊航速快的特點。又或是想從另外一個方向夾擊兩江艦隊,以分擔主戰分隊的壓力。
坐鎮“德斯丹”號的利士比少將,指揮分隊的四艦,做出了向北定點轉向的動作。
完成轉向的快速分隊,呈一列縱隊從兩江艦隊的尾部掠過。竟然從後方占據了t字橫位!
“鬆江”號因此,遭到了四艘法艦側舷火力的集中攻擊,情況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