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激戰1860!
1885年1月2日,早上7時10分左右,兩江海軍與法國遠東艦隊,在基隆灣的海戰正式打響了。
在交戰剛開始的時候,兩支艦隊間的態勢大體是這樣的。
成單縱隊陣列的兩江艦隊,在接戰之前已經完成了第一次轉向。其航向由原來的正南,調整為了正西,並保持十二節的編隊航速。
而此時,斜橫在基隆灣外口的法國艦隊,很明顯的分成了兩個縱隊。其中主戰分隊的縱列在前,快速分隊的縱列跟在右後方。
法軍的兩個縱隊都取正西偏北約三十度的航向,編隊整體航速約十節。
在兩江艦隊的隊列中,旗艦“鷹揚”號一馬當先,排在編隊的首位。
其身後各艦依次的順序是,“如雲”號、“玄鳥”號、“白駒”號、“池州”號、“寧國”號、“雲漢”號、“北辰”號和“鬆江”號。
法國艦隊各艦的前後次序,主戰分隊為旗艦“巴雅”號、“拉加利桑尼亞”號、“凱旋”號、“阿塔朗特”號、“雷諾堡”號、“偵察”號和“杜沙佛”號。
快速分隊則是,旗艦“德斯丹”號、“尼埃利”號、“梭尼”號和“維拉”號。
雙方在這場對決中,實力對比如下。
兩江艦隊的九艘戰艦,總排水量42,500噸,編隊航速可達14節以上。
擁有大中口徑火炮共101門。其中12英寸炮16門(單舷可全部投入),6英寸炮24門(單舷可用12門),138毫米炮45門(單舷可用26門),100毫米炮16門(單舷可用8門)。
法國艦隊共十一艘軍艦,總排水量32,500噸。主戰分隊的編隊航速,最快勉強接近12節。快速分隊則能達到14節。
法艦共裝有大中型火炮135門。包括238毫米炮16門(單舷可用9門),193毫米炮10門(單舷可用8門),163毫米炮2門(單舷全部可用),138毫米炮95門(單舷可用51門),100毫米炮12門(單舷可用6門)。
不過雙方的這些數據,隻是存在於紙麵上的。
法方雖然火炮數占優,但由於設計上的原因,有很多是安放在中央炮郭,或艏艉樓內部,等位置的。
這些火炮,受到有限射界的影響,在實際戰鬥中並不都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再加上兩江方麵裝備的,16門阿姆斯特朗式12英寸主炮。對於法方而言,其威力是無可比擬的。
因此雙方在火力對比上,算得上是基本相當。
海戰打響後,兩支艦隊從4,000碼的距離上開始了交火。由於雙方航線存在約三十度的夾角,交戰的距離也在不斷的縮近。
在這場火炮戰列的對射當中,各艦或按照計劃,或無心插柳的,都選取了自己射擊的對象。
排在各自艦隊首位的“鷹揚”號和“巴雅”號,選擇了互相對打。
“拉加利桑尼亞”號擔心己方旗艦吃虧,也來湊熱鬨,將炮火全部指向了“鷹揚”號,但自己卻遭到了“如雲”號的專注打擊。
三號位的“凱旋”號以為應該對位交戰,便和“阿塔朗特”號一道,猛轟同是三號位的“玄鳥”號。
“玄鳥”號也是當仁不讓,以一敵二,與兩艦對射,毫不畏懼。
“白駒”號把目標鎖定在了“雷諾堡”號的身上。而後者則在“偵察”號的支援下,進行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