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激戰1860!
孤拔經過再三考慮,決定回絕了吳山的勸降。
他打算依靠港灣內剩餘的法艦,和岸上法軍的行營火炮,繼續進行頑抗。
這樣或許能夠抵擋住兩江的攻擊。運氣好的話,還有機會給對方造成較大的損傷,為法軍贏得一絲生機。
又或者,敵人可能知難而退,根本不會采取強攻。如此拖延下去,沒準能等到援軍到來,就另有轉機了。
總之,不守一下就投降,是無論如何不能接受的。
這麼看來,是孤拔的高傲,在左右著他的選擇。也許把“高傲”一詞,換成“自負”和“固執”,也似乎更好一些。
但孤拔沒有想到的是,兩江將士進攻的決心是堅定的。
既然給你投降的機會,你不要。那就開打吧!而且是馬上就打!
在做好了戰前準備後,1885年1月2日下午,15時15分左右,兩江艦隊開始了對基隆的攻擊行動。
吳山對於此次突入作戰的部署是,以四艘鐵甲艦為主要突入兵力,四艘巡洋艦負責策應和堵口。
並根據此前掌握的水文情況,對進入港灣的大體行動路線,作出了安排。
考慮到鐵甲艦的吃水較大,吳山不打算讓編隊過於深入。隻到港灣中央的深水航道處,火力能夠覆蓋躲在岸邊的法艦即可。
根據計劃,在進入港灣後,四艘鐵甲艦將被分成前後兩組。兩艘吃水較淺的“玄鳥”級戰艦為一組在前,兩艘“鷹揚”級艦在後。
當艦隊繞過社寮島,進入基隆灣後,便依照預定方案展開了行動。基隆灣突入作戰的序幕,也由此被拉開。
對於對手可能會發起的襲擊,孤拔事先也做了些準備。
儘管有下屬建議他,可以將已失去戰鬥力的“巴雅”號,或其他運輸船隻沉在灣口,以阻敵入港。
但考慮到基隆畢竟是座開放港口,在岸上英美商人的關注下,孤拔還是沒有接受這個方案。
因為兩江艦隊在一日之內,連續發動了兩場戰鬥,留給孤拔布置的時間並不很多。
他能做到的,是以能戰的“凱旋”號、“阿塔朗特”號、“偵察”號和“杜沙佛”號為主要力量,置於港灣深水區進行機動防禦。
將已受重創的“巴雅”號和“拉加利桑尼亞”號,擱淺在灣內東南岸邊,充當岸邊炮台。
炮艦“野貓”號、“魯汀”號和“蝮蛇”號,以及45號和46號杆雷艇,被藏於社寮島南側的淺水區,伺機偷襲敵人。
而岸上的法軍,則在獅球嶺、白米甕、仙洞鼻等高地,架設炮兵陣地,當作臨時炮台,支援海軍作戰。
隨著兩江艦隊攻入港灣,法軍不斷還擊,雙方在狹小的水域內展開了激戰。
戰鬥開始後,兩江的四艘鐵甲艦,以5節航速緩緩而行,在港灣內的深水區,呈逆時針的繞著圈子。
四艦憑借自身厚重的裝甲,抵禦著法軍射來的炮彈,同時逐次轟擊著各艘法艦。
行在前方的“玄鳥”號和“白駒”號,先是集中火力炮擊法艦“凱旋”號。在角度不佳時,又把火力轉向了“杜沙佛”號。
跟進的“鷹揚”號和“如雲”號,則共同對“阿塔朗特”號發起優先攻擊。隨後又對“偵察”號進行了打擊。
戰至15時40分左右時,被重點“照顧”的兩艘法國裝甲巡洋艦,基本失去了反擊能力。
這兩艘法艦的艙麵,已被摧殘得七零八落,艦體也都進水傾斜。隻得雙雙衝至西側岸邊,搶灘擱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