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江的鐵甲艦,又把注意力轉移到“杜沙佛”號和“偵查”號身上。
這兩艘千餘噸的木殼艦,本就傷痕累累,如此一來更是劫數難逃。
而就在這時,埋伏許久的法國杆雷艇,終於逮住機會殺了出來。
在三艘炮艦的掩護下,兩艇分彆快速的衝向了“鷹揚”號和“白駒”號。試圖以近似自殺的方式,發動攻擊。
幾艘鐵甲艦上的官兵們倉忙應對。他們一麵操縱戰艦,緊急轉向規避,一麵調集炮火進行攔截。
把能用上的中小口徑艦炮,全部射向兩艘小艇。在其身旁激起一片片水幕。
兩艘法國雷艇不為所動,依舊筆直前衝,已經逼近至攻擊距離。
當此緊要關頭,突然一片更密集的炮彈砸在兩艇周邊。
其中一艘艇被一發100毫米炮彈直接擊中,瞬間艇身一沉,失去了速度。
而另一艘則連續遭遇近失彈,特彆是一發落在艇艏旁的,險些將其掀翻。該艇的艇體也因此多處破洞,逐漸側傾。
兩艘小艇此時皆被重創失速,喪失了攻擊能力,無助的漂在水麵。此後又在兩江炮火的猛轟下,相繼沉沒。
而在關鍵時刻出手攔擊敵艇的,正是兩江的巡洋艦隊。
身為鐵甲艦“護衛”的他們,早就在徘徊在港灣口處,密切的觀察著灣內的狀況。就是在提防著法艦,會發動雷擊或衝撞的行動。
在友艦的協助下,躲過一劫的鐵甲艦隊,又重新調轉火力,繼續將“杜沙佛”號和“偵查”號先後擊沉。
而兩江的巡洋艦,也進入港灣,找出藏在淺水區的三艘法國炮艦。用炮火將其或沉或毀。
在消滅了法軍可以機動的戰艦後,吳山又指揮艦隊,對擱淺在岸邊,尚能開火的法艦,以及岸上的法軍炮兵陣地,進行逐個“點名”。
直到將近17時,估計再有一刻鐘將要日落,吳山才帶領艦隊退出了基隆港灣。泊於口外過夜,待第二天再作進攻。
而在次日6時40分,太陽又重新露出整張麵龐時,兩江艦隊的了望哨發現,從基隆港內有一艘飄揚著白色旗幟的運輸船,正在向他們駛來。
基隆的法國人投降了。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眼下法軍已經失去了全部能夠出海作戰的戰艦,就等於被困在了基隆,隻能孤守岸上。
如此情況,似乎與前些日子,被法軍圍攻的基隆清軍,已沒有太大的區彆。
所以,經過一夜的苦思之後,孤拔決定率領在基隆的全部海陸法軍,向兩江艦隊投降。
他隻有兩個條件。
一是希望他的部下,能夠得到善待。
二是他們隻向兩江軍隊投降,絕不接受成為其他清軍的俘虜。並且在兩江軍隊受降前,他們都要繼續保護自己的陣地,以免清軍襲擊。
吳山對此,皆表示同意。但是要求孤拔必須親來兩江艦上,當麵簽署、遞交降書。
幾日後,兩江後續部隊陸續趕到,逐步從法軍手中接管基隆防務,處置法軍擱淺的戰艦。
由此,幾千名法國人終於可以結束他們的這場征程,有機會活著回家了。
而直到決定投降之前,孤拔還在納悶的一件事是,為什麼越南那邊,始終未對他發出的增援命令,作出回應呢?
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在他成為俘虜之後,自然就會知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