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激戰1860!
“滄海”號的動力係統出現了故障,以至於影響到了航速。
這對於執行巡洋作戰的戰艦來說,可是一個很大的麻煩。
如果保證不了應有的航速,將可能導致其既攆不上“獵物”,又無法擺脫敵人的追殺。前者會使其無法完成任務,而後者則更是致命的。
經過反複考慮和商議,陳經元等人決定中止作戰行動,先護送“滄海”號返回維修。
返航的路線,大體可有兩種選擇。
一個是向東,先穿過千裡石塘。再折向北,沿呂宋西海岸,隨後途經台灣島西南海域,到達廣東或福建沿海。
這條路線的優點是,可以繞開越南法軍的堵截。
缺點是繞行的路程較遠,還有可能會遭遇到,活動於台灣海域的法艦。
況且呂宋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而西班牙又與法國交好,難免不會泄露兩江戰艦的行蹤。
而另一條返航的路線是,從南海中路北上,穿越七洲洋,直抵廣東沿岸。
這條路線的行程更短,缺點是可能會遇到在越南附近的法國戰艦。
由於自香港出發後,巡洋艦分隊已經連續在海上活動十來天了,對戰局的發展並不很了解。
他們還不知道,此時孤拔的艦隊已經完全被壓製在了基隆,正處於覆滅前的倒計時當中。
因此他們覺得,畢竟在越南的法艦數量不多,與之遭遇的幾率要更小一些。故而選擇了途經七洲洋的返航路線。
西曆1884年的最後一天,陳經元率領巡航艦分隊開始了北返的航程,並預計用四天多的時間,到達伶仃洋。
這趟旅程的初始階段還算平順,並且在前兩天裡,又獵捕到了三艘法國船。這使得他們此番巡洋作戰的總戰績,達到了九艘,共近七千噸。
到了1885年1月2日,日央時分,他們已經航行到了萬裡長沙的北部。再向前行,將進入開闊海域。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編隊旗艦“歲月”號的了望哨發現,在西北方向有多艘輪船出現,並且在不斷的快速靠近當中。
通過隨後的觀察可以確認,來者是三艘法國戰艦。
陳經元聞訊,一下子有些擔心起來。這三艘法艦,很可能是法國在越南的三艘快速巡洋艦。若是如此,麻煩就大了。
他的猜測沒有錯,對方正是由“圖爾維爾”號、“拉佩魯斯”號和“香伯蘭”號組成的,法軍北部海域搜索分隊。
而且早於兩江戰艦幾分鐘,法國人就已經發現了他們,隨即靠了過來。更是在確認目標後,加快了航行的速度。
這支法艦編隊此時出現在這裡,純屬偶然。連日來他們一直在海上,並不知道兩江戰艦在南邊活動的消息。
因此他們尋找不到目標,還以為隻是運氣不佳,便擴大了搜索範圍,卻歪打正著的遇到了北返的兩江編隊。
運勢這種東西,也著實是吊詭。
而法艦此刻,正按照上述的前後順序,排成一列縱隊,以14節的編隊航速撲了過來。
見到這種情況,陳經元也是眉頭緊皺。他命令分隊向右轉舵,並以編隊能達到的12節最快航速,進行規避。
他其實心裡明白,以“滄海”號現在的情況,想擺脫是很難的。隻能儘量拖延,爭取到天黑後再想辦法。
之所以要采用這麼消極的對策,是因為眼前的對手,確實是他們難以硬抗的。在海戰中,硬實力的決定性,往往是無法顛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