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激戰1860!
海軍中將江伯忠麾下的戰艦編隊,共由12艘大小軍艦組成,至少可算得上是一支分艦隊了。
這支艦隊仍沿用著第一戰隊的編號。包含有四艘鐵甲艦,“鷹揚”號、“如雲”號、“玄鳥”號和“白駒”號。
四艘巡洋艦“太平”號、“池州”號、“鳳陽”號和“寧國”號。
兩艘巡航艦“廬山”號和“玉華山”號,以及兩艘炮艦“洪澤湖”號和“駱馬湖”號。
其中兩艘巡航艦被留在雷州海域,負責在那裡的巡弋戒備。餘下十艘戰艦,皆一並出發,浩浩蕩蕩的開往北圻海麵。
與這些戰艦同行的,還有十艘運輸船。
上麵載著,由少將劉茹昌親率的海軍陸戰隊第一聯隊,以及加強過來的第二聯隊的第六、八兩個大隊,共計將六千餘人。
如此安排,是準備在艦隊掃蕩完法艦後,就要遂行登陸作戰。
這支大編隊在到達唐灣群島附近的既定海域後,又分成了兩隊。
一隊由江伯忠帶領“鷹揚”號、“如雲”號、“太平”號、“池州”號、“洪澤湖”號和“駱馬湖”號六艦,掩護運輸船隊等候在集結海域。
另一隊則由中將楊雲昌,率領“玄鳥”號、“白駒”號、“鳳陽”號和“寧國”號四艦,繼續前往下龍灣的法艦錨地。
3月7日早8時過後,停泊在下龍灣北側的,鴻基港灣內的多艘法國軍艦,都發現有一艘,未懸掛任何旗幟的小型巡洋艦,出現在了灣口。
還未等法艦對其做出反應,那艘來艦又迅速的離開,不見了蹤跡。
法國人由此推斷,這很可能是兩江派來偵查的軍艦。
他們判斷得很對,那正是兩江前出偵察的“鳳陽”號巡洋艦。
而且為了“獎勵”法國人的正確,四十多分鐘後,已經確認了目標的“鳳陽”號再次回到了鴻基灣口。
而這一次一同前來的,還有其他三艘友艦。
發現敵人來襲後,已經有所戒備的法艦緊急行動起來,迎接著兩江戰艦射來的炮火展開了還擊。
可他們豈是兩江鐵甲艦的對手。
經過雙方近一個半小時的炮戰,兩艘法國巡洋艦“成功”號和“凱聖”號皆被擊毀,歪歪斜斜的坐沉在灣內。
法軍的其他小型炮艦,有一艘也已顛覆。餘下的不管帶傷還是完好,都逃進了上遊的淺水河道之中,寧可擱淺也絕不出來。
鴻基灣的上空,也被法艦燃燒產生的濃煙所籠罩,很遠都能望見。
而兩江戰艦一方,僅兩艘鐵甲艦被擊中了數彈,並無多大損傷。
見到襲擊的目標已經達成,楊雲昌留下兩艘巡洋艦繼續結隊在下龍灣內警戒。自己則帶領兩艘鐵甲艦,返回集結點與江伯忠彙合。
既然已經消除了海上的威脅,午飯後江伯忠便指揮艦隊,前往下龍灣口東北處的錦普,展開登陸作戰。
之所以把登陸地點選擇在了這裡,除了地理條件相對合適以外,還因為此處有大片的露天煤礦,盛產優質的無煙煤。
占據這裡,可以使兩江的戰艦得到燃料的補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