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激戰1860!
略晚於日本訂造的巡洋艦,兩江為北洋建造的六艦,於1892年6月至11月間,陸續起建。
首先開工的,是兩艘防護巡洋艦“安遠”號和“興遠”號,由江陰海軍造船廠承建。
該級艦排水量2,800噸,最大功率8,500匹馬力,設計航速20節。北洋計劃為每艦定編227人。
艦上裝有210毫米克虜伯炮2門,47英寸速射炮6門,8門57毫米速射炮,4門37毫米速射炮,14英寸魚雷發射管4具。
由寶山造船廠建造的裝甲巡洋艦“寧遠”號和“遼遠”號,排水量3,500噸,設計航速18節,最大功率6,500匹馬力。
其武器和人員配置,與“安遠”級完全一致。主裝甲帶為8英寸厚的鎳鋼裝甲。
排水量1,500噸的魚雷巡洋艦“嘉遠”號和“泰遠”號,則由浦江造船廠負責。
除了尺寸略小以外,該級艦的動力和武器配備與兩江的“諒山”級完全相同,北洋給每艦定員165人。
順便提一下日本的“隱岐”號和“天草”號防護巡洋艦,也由浦江造船廠承建。
在尺寸和性能上,與為北洋建造的“安遠”級一致,日方每艦編有官兵268名。
而在兵裝方麵,日方則為每艦配置了8門6英寸阿式速射炮,輕重兩型霍奇基斯式47毫米速射炮各8門,5具14英寸魚雷發射管。
如此一來,幾乎於同一時期,兩江在長江口附近的各家造船廠內,同時建造的外銷巡洋艦竟多達八艘,這還不包括兩江自己的造艦活動。
如此盛況空前,令人驚歎,也彰顯出了兩江的造船實力。
以致於不少西洋報刊對之競相報導,在誇讚之餘,其間還不乏感慨,和略有酸楚的詞句。
當然,在集中為他人造艦的同時,兩江是不會做“幫彆人種地,荒了自家田”的事的。
此刻,防衛軍上下正在進行一場,全麵的軍隊整組。
其中陸軍方麵,除了按部就班的完成計劃好的擴軍任務外,還重點的開展了全軍範圍的整訓運動。
訓練的方針,就是參照實戰中的經驗教訓,進行有針對性的作訓和拉練。
特彆是考慮到,今後陸軍作戰的地域範圍將可能十分廣闊,因而再度強化了遠途行軍和集結的演訓。
還專門組織了幾場,依托鐵路和船運的輸送演習。
並且根據演習中發現的問題,結合實戰經驗進行總結,從而修訂和細化了,在人員、裝備和物資運輸過程中的順序、節奏等相關標準。
與陸軍相比,同一時期的防衛軍海軍,則將主要精力放在了,艦隊整組和戰艦建設方麵。
關於陸軍與海軍建設,誰重誰輕,如何平衡的問題,古往今來各國常有爭議,而且已經成為了一個經久不衰的論題。
甚至在很多國家,還為了爭奪優先發展權,出現了陸海不和的局麵。
在兩江,陸海軍的關係雖然始終能夠保持和諧,但上述問題,仍常會出現在戰略層麵的討論當中。
事實上,兩江乃至整個華夏,擁有廣袤的國土,漫長的邊境線,是傳統的陸權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