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出於國土防衛,還是進軍全國的考慮,兩江都應該優先建設一支強大的陸軍。
可與之並存的是,華夏包括兩江,還有著綿長的海岸線,跨度巨大的海疆,和豐厚的海上利益。
因此,無論如何,也不能輕易放棄向海的發展。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陸海皆很開闊,也皆很重要,該以哪個為重點,不能不說是一個難解之題,特彆是在實力有限的時候。
這也就是大清朝內,長年存在“塞防”和“海防”之爭的根源所在。
而陳濟懷領導下的兩江,為此難題給出的解答是,陸海並舉,並依時局變化選擇臨時性傾斜。
這其實也是無奈之舉,是冒著一定風險的。因為過於注重平衡,就有可能導致全麵失衡。
可是僅就目前的局勢來看,兩江保持甚至繼續強化海軍,是很有必要的。
從防衛的角度來說,一支強大的海軍,退可以護衛海疆和沿海的經濟區域,進則可以保護貿易航線和關切的海上利益。
從兩江對未來的謀劃來講,隻有海軍具有足夠的實力,才既可壓製有野心的近鄰,又能在進擊全國時保障後方的安全。
因此,防衛軍海軍的建設也是任務艱巨,需要竭力提升。
而在眼下開展的艦隊整組當中,海軍就根據當前的局勢需求,和現有的力量情況,暫時將發展重心調整為著重發展東方艦隊。
相應的,投入到南方艦隊的資源,就被減少了很多。所配屬的戰艦,也主要以舊式無防護巡洋艦,和炮艦為主。
在戰艦建設方麵,仍以全力完成既定的艦隊擴充計劃,為主要工作。
由於計劃當中,還有多艘二等巡洋艦的建造任務尚未落實。
防衛軍海軍為此在1891年11月至1892年5月間,組織開建了同型共四艘防護巡洋艦。
這級艦被定名為“九江”級,由海軍通州和雷州造船廠各造一艘,私營的寶山造船廠承建兩艘,單艦造價989萬兩江元。
本級艦是在“江寧”級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外觀也比較相像。
其在設計上更加注重遠海的適航性,因此艦體被放大了許多。也由此具有了更大的艦內空間,可以用來提升戰艦的整體性能。
“九江”級繼續采用長艏樓船型,衝角艏,雙桅杆雙煙囪的艙麵布局。艦體全長1121米,寬139米,吃水51米,正常排水量3,860噸。
動力係統采用兩台立式四汽缸三脹往複蒸汽機,配有四座大型圓筒式火管鍋爐。
最大輸出功率12,500匹馬力,設計航速213節,滿載燃煤時以10節經濟航速可續航6,500海裡。
“九江”級的火力十分強大,裝有10門光緒十九年型40倍徑152毫米速射炮,艏樓和艉甲板各一門,餘下八門安放在兩舷的上甲板。
另配有16門光緒十一年型霍奇基斯式40倍徑57毫米速射炮。兩座戰鬥桅盤內,各有2門光緒十六年型35倍徑37毫米速射炮。
兩舷還各裝有兩具14英寸魚雷發射管。全艦編員376人。
“九江”級采用穹甲式防護模式。縱貫全艦的鎳鋼裝甲甲板,傾斜處的最大厚度為4英寸,平坦處為15英寸。
指揮塔和炮盾的裝甲厚度都是5英寸。艦體的水下部分采用雙層底和水密隔艙的結構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