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激戰1860!
參加雷州會議的各方,包括兩江、暹羅、法國和英國的代表,地區的利益攸關方皆已到全。
經過各方之間反複的討價還價,一份以維持地區內和平為基礎的協議,就此出爐,其主要內容如下。
首先,暹法之間停止武力衝突。雙方以湄公河南段的主河道劃界,左岸為法國領地,右岸為暹羅所有。同時,法國放棄向暹羅索要賠款。
其次,與會各方一致同意,共同確保隆勃剌邦為獨立國家,並且獲得中立國的地位。
最後,在完成上述各項後,與會各方一致同意,共同確保暹羅的獨立和完整。並且共同維持地區現狀,不為改變。
這份協議的達成,讓當事各方都得到了一定的好處,可謂皆大歡喜。
雖然看上去暹羅的損失最大,丟掉了湄公河以東大片領地。但這些地方都是外圍屬國,並不傷及其根本。
而暹羅卻因此免受了兵災,還免除了巨額的賠款。更為重要的是,其得到了安全和獨立的保障,從此以後再也不用提心吊膽的過日子了。
對於法國來說,從協議中得到的,要比最初索取的略少一些,但也能說得過去,還省卻了繼續用兵的風險和負擔。
另外,以這樣的方式來收場,讓法國消除了在該地區與英國和兩江發生衝突的隱患,亦算得上是很理想的結果。
而且這樣一來,這一地區也就此完成了瓜分。此後法國就可以騰出手來,將更多的精力轉向彆處。
至於英國,對能夠出現這樣的結局,可以說是十分的滿意。
這既減少了法國占得的便宜,又確保了今後英法之間不會在這一地區出現摩擦,簡直可算得完美。
當然,英國人並沒有忘了從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兩江,也從此對其刮目相看,愈發的尋求與之開展合作。
對於兩江而言,自然是此事件的最大受益者了。通過此番的處理,兩江再一次提高了自身的影響力,還收獲了英國這個極其重要的盟友。
此外,促使隆勃剌邦的獨立和中立,使得交趾的西麵獲得了安全屏障,避免了遭到法國勢力的包圍。
兩江經此也擴大了勢力範圍,甚至還讓雲南的南部外圍,得到了戰略緩衝,令大清也成為了受益者。
不過大清朝廷,卻對這些渾噩不知,反倒是內部紛亂不堪,讓北洋的李鴻章深為困擾。
李中堂現在很鬨心,因為兩江為北洋海軍建造的六艘巡洋艦,都已經順利下水了。
這本是好事,可因為涉及到錢的問題,就變成麻煩了。
兩江為北洋建造的這六艦,本是要用來抵作歲獻的。可是由翁同龢掌管的戶部,就是死活不同意。
原本兩江方麵的意見是,既然不同意,那就算了吧。是李鴻章出麵擔保,說定能在戰艦下水前說服朝廷,才讓工程最終得以啟動的。
可事到如今,六艦皆已相繼下水,清廷那邊卻還沒將此事談攏。
為此,陳濟懷已經多次差人質詢北洋。
“你們訂造這六艘戰艦,還要不要了?”
“約好的下水前定準,現在各艦下水都已數月了,可有準信呼?”
“北洋若再無法確認,那我們隻能按照之前說好的,將戰艦轉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