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激戰1860!
兩江的“鸞鳥”號炮艦,在仁川港共駐泊了有將近十天的時間。
在此期間,許多得到消息,準備歸國的華僑華商,紛紛趕來仁川,陸續登上了“芙蓉花”號和“鳶尾花”號客輪。
等到日軍開始了行動,對朝鮮政府動手之後,前來避難的人群更是蜂擁而至,兩艘客輪也已是人滿為患,其中還參雜著不少西洋的商民。
如此一來,返回上海的時刻,也終於要到了。
“鸞鳥”號在仁川期間,艦上的官兵與港內列國戰艦上的人員,時常進行聯絡互訪,還都結下了不錯的交情。
同時,他們也通過從各種渠道傳來的消息,對朝鮮的情況有了比較全麵的了解。
不過始終很奇怪的是,儘管日軍在岸上活動猖獗,但在這近十天裡,卻很少有軍艦來仁川出沒。
直到最近,日本海軍才有一艘,估計是執行偵察和聯絡任務的小型巡洋艦,偶爾來到仁川,又很快就離開,從不久駐。
與之相似的,是北洋海軍的艦船。其行徑竟也與日艦類同,也是在近來幾天才有單艦偶至,探察一番或是靠岸進行收發電報,便行離去。
兩邊都是如此行蹤詭秘,不禁讓人疑惑不已。就連仁川港中的西洋人,在議論此事時也是摸不著頭腦。
大清這邊還好說,因為“鸞鳥”號的官兵們早已打聽到,北洋多艦都泊在牙山那邊,執行護衛海運淮軍的任務。
可日本人如此做派,就不知道為何了,難不成是在自顧自的玩著“忍者遊戲”——這是一名美國水手,在喝醉後如是說的。
到了兩江船隊預定好的,準備返航的前一日,北洋的“威遠”號突訪仁川,這一次倒難得的停留了有小半日的時光。
隨後該艦又在打探完消息後,匆匆忙忙的離去。看來在朝鮮的北洋各艦,很快就全都能知曉王京裡麵發生的事了。
此後他們會作何反應,就不是“鸞鳥”號官兵要考慮的事了,因為次日一早他們就要啟程返航了。
到了這日的清晨,“鸞鳥”號伴隨著兩艘客輪如期起錨。
碼頭上和港內的其他船艦上,都滿是告彆的人群。
汽笛聲、呼喊聲和口哨聲此起彼伏,相聚多日已成為朋友的人們也在互相揮手致意。
大家彼此依依惜彆,隻是不知此番彆離後,下次相見將在何時。
兩江的船隊緩緩駛離了仁川港,隨後結成單縱隊,以“鸞鳥”號在前領隊,朝著正西偏南的方向駛去。
船隊航行了約一個時辰後,再過一會就將進入江華灣。
這時,他們突然發現有一艘軍艦如鬼魅般的,從右舷方的海島旁轉出,並且靠了過來。
因為距離比較近,稍微仔細觀察便可發現,這原來就是前幾日偶訪仁川的日本巡洋艦“小笠原”號。
該艦於1890年建成,排水量1,600噸,航速20節,主要武器為三門120毫米速射炮,是一艘典型的通報艦。
船隊剛出航不久,就遇到了來意不明的日本軍艦,“鸞鳥”號的官兵們頓時緊張起來,並且開始了戒備。
可真要是算起來,“鸞鳥”號的主要武器,不過是兩門100毫米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