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西洋,剛打劫了鄭和!
第167章大頭目
古裡國,在曆史上有一個更為響亮的名字,卡利卡特。
公元1498年,達伽馬率領葡萄牙船隊繞過好望角,他們在非洲東岸城市馬林迪找到一名領航員,並在這名領航員的帶領下駛向印度。
船隊經過僅僅23天的時間,在開闊的印度洋上航行2300英裡之後,終於來到他們魂牽夢縈的地方,印度卡利卡特。
當時,距離他們離開葡萄牙賴普特羅已經309天,航行總裡程達到12萬海裡。
自此,達伽馬結束了歐洲的獨立,大西洋不再是一道屏障,而變成了一條將兩個半球連接起來的通衢大道。
在這一標誌性的時刻,達伽馬慷慨地賞賜了領航員(領航員其實是被綁來的人質),他呼籲水手們祈禱,並“感謝上帝,是他將他們安全送到了渴望已久的目的地。”
這是大航海時代,歐洲人第一次通過海路到達印度。
但是,達伽馬自己並不知道自己是第一個到的。
因為哥倫布早在1492年已經向西到達了“印度”,即使亞美利哥·維斯普奇後來確定他發現的是“新大陸”,但哥倫布至死都認為自己到達的是印度。
當時,哥倫布向西到達“印度”之舉在歐洲過於轟動,直接刺激到葡萄牙向東開辟航路的進度。
這段曆史也十分有趣,這裡就不詳細展開了。
古裡國與中國也淵源頗深。
明朝洪武年間起,大明多次派遣使者訪問古裡國,古裡也分彆於永樂三年、五年、七年派遣使者到大明朝貢。
古裡國進貢的物品中,有一條金腰帶在史書中記載詳細。
這條金腰帶由50兩黃金抽成細絲編織成片,鑲嵌多色寶石、珍珠,甚是奢華。
鄭和下西洋時,前三次都是以古裡國為終點,第四次開始才進一步向西探索。
鄭和還在古裡國立石碑亭紀念,碑文“其國去中國十萬餘裡,民物鹹若,熙嗥同風,刻石於茲,永示萬世”。
值得一提的是,1433年,鄭和第七次下西洋時,命隕航途,他去世的地方,就是古裡國。
……
鎮遠號上,甲板上正晾曬著顆粒狀火藥,味道十分濃鬱。
卡帕什一邊掩鼻,一邊回道“陳宣慰使,古裡國的情況,您是想問哪方麵呢?”
陳祖義也不知該從何問起,道“你隨便說說吧。”
卡帕什思考片刻,開口道“古裡國與柯枝國關係甚密,兩國之間共同之處很多,例如,古裡國國民也分為五種,南昆、回、哲地、革令和木瓜,國王紮莫林也是南昆氏,崇信釋教……”
陳祖義道“這倒是與柯枝國一模一樣。”
卡帕什接著道“也有不同的地方,古裡國有兩個大頭目,皆為回人,國中大小事務,均由二人來處理。”
“兩個回人?紮莫林不過問國中事務嗎?”
卡帕什答“兩個回人權力很大,紮莫林並不過多乾涉。”
陳祖義回想起,柯枝國官員拉世德便是回人,阿裡奪位的過程中,表現十分積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