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後他了解,拉世德也是希望為柯枝國的回人爭取權力,言辭之中,也曾提到過古裡國的回人頭目。
“你認得這兩個回人嗎?”
“自然認得。”
卡帕什出訪古裡國多次,接待事宜也是兩個頭目來安排的,雖然算不上關係密切,但要問認不認得,那肯定是認得的。
“兩名大頭目一名叫沙班,另一名叫沙孝祖,都是旅居古裡國的回商人後裔。沙班負責對外,主管古裡國與他國之間的商貿、外交事宜,沙祖孝負責對內,主管國中宗教、稅收、生產等事宜。兩人做派清廉,雖然也會收受禮物,但總的來說,辦事公正,恪儘職守,深得紮莫林信任。”
“也就是說,紮莫林的行事多受二人影響?”
卡帕什回“不是單單受影響那麼簡單。古裡國中一半以上的國民信奉回教,這兩個大頭目的號召力不在紮莫林之下,所以,紮莫林做事前都會認真聽取二人的意見。”
陳祖義不解,“既然位高權重,紮莫林何不除掉二人,來加強統治?”
這個問題卡帕什確實思考過,他也有自己的見解,“陳宣慰使,您祖籍廣東,自然更習慣大明的做法。但是,每個人都是有惰性的,也不是每一個帝王都希望親力親為。”
陳祖義點點頭。
洪武年間,朱元璋以謀反罪處死胡惟庸,不再設立宰相一職,胡惟庸成為中國曆史上最後一任宰相。
朱元璋是全國勞模,體力、精力以及智力都是首屈一指的,八天處理一千六百多份奏折,事情也能處理得有的放矢。
但到了朱棣這兒,就不行了。
朱棣為了應對繁雜的政務,成立了內閣,讓內閣官員幫助自己處理大小事務。雖然內閣官員沒有決定權,但是他們擁有建議權。
明中後期,內閣的權力不斷集中,內閣首輔實質上與前朝的宰相無異,其中最典型的便是張居正。
“紮莫林不食牛肉,回人不食豬肉,早年間,紮莫林與回人約定,你不吃牛肉,我不吃豬肉,如今依然如此。古裡國南昆氏與回人的權力約定也是如此,很多年來都是這樣。”
陳祖義忽然想到一個問題,“對於我出使歐羅巴的事情,沙班、沙孝祖這兩個大頭目是怎麼看待的呢?”
卡帕什想了好久,“這個我也不太……對了,聽說沙班對於大明皇帝讓您出使古大秦一事頗有微詞,但是我也隻是略有耳聞,各中細節我也不清楚。”
“那二人對大明的態度如何?”
卡帕什答“這個我知道,沙班與沙孝祖二人對於大明的態度完全不同。沙孝祖與鄭和關係密切,還主動向征西船隊獻上禮物,而沙班則全程不出麵。”
“不出麵?”陳祖義疑惑道“不是說沙班負責對外事宜嗎?”
卡帕什道“是,沙班負責對外事務,但據我了解,對大明朝貢之事都是沙孝祖在負責。”
陳祖義心想,作為古裡國的大頭目,在西洋這個國際舞台上,有的親明,有的反明,也很正常。
沙班就是一個反明派,而沙孝祖則是一個親明派。
陳祖義問“到了古裡國以後,你有門路帶我先去見見沙孝祖嗎?”
卡帕什拍了拍胸脯,“陳宣慰使放心,沙孝祖與我交情頗深,沒問題的。”
陳祖義又問了一些古裡國的其他事情,卡帕什都一一作出回答。
之後,陳祖義不禁陷入沉思。
即將抵達的古裡國,兵力強盛,國家富庶,國王紮莫林視財如命,而自己劫了他的財物,大頭目沙班視大明而不見,自己卻是大明的宣慰使。
此行,又多了幾分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