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國萬曆!
明國萬曆正文卷第一百四十九章延續“國家大事如何隻能考慮銀錢上的得失,就算我等不打彆人,可是蠻夷侵擾我大明百姓,難道不管?臣讚同陛下”
朱翊鈞話音落下,有大臣支持。
“此消彼長,本來順義王就無法控,如今還要幫他消滅對手,豈不是放任他在草原做大?”
“臣認為寧願遼東糜爛,也不可促使順義王統一蒙古。遼東糜爛乃國家一角,可放任順義王統一蒙古,則會動搖大明社稷。”
這些道理都是對的,前提是不知道曆史走向的情況下。
朱翊鈞解釋。
“朕不去打那土蠻諸部,但是也不讓土蠻諸部占大明的便宜,隻有教訓他們幾次,才會杜絕他們對大明的輕視之心。
否則放任他們連年入關襲擾各鎮,不光百姓受其害,大明軍費開支也是難以承受。
長痛不如短痛,用三年的時間,換更久的和平,朕認為是可行的。”
見還有人有疑問,朱翊鈞繼續說道。
“對方冥頑不靈,無非就是因為這些年能通過襲擾大明邊地得利,斷絕了他們這方麵的想法,說不定反而讓對方改變了主意,願意和大明和平相處。
以此為契機,兵部的以夷製夷方略,說不定就通了。”
大多數人都不在反對,兵部也同意了,接下來就是商量薊遼總督的人選。
還有就是,派人去是打勝仗的,不是去打敗仗的。
都需要慎之又慎。
不是三兩日就能決定下來的。
還沒等京城做出決定,地方又來軍報,土蠻諸部見各城堡有備,且又下起了雨,次日退卻了。
朱翊鈞無語。
就這幫人的軍事水平,毫無計劃,狗肉上不了筵席,難怪哪怕以後占據了天時,曆史上還是打誰都打不過。
他們退卻了,大明的軍事計劃卻不會半途而廢。
很快,人選名單遞交了上來,第一位就是梁夢龍。
嘉靖三十二年進士,擔任過順天府,治理過黃河,治理過瘟疫,巡撫過山東,督理過軍田,安撫成過河南造反農民,搞過海運。
在中央擔任戶部右侍郎,如今是兵部右侍郎。
這份資曆真的太閃耀了。
唯一的不同,就是他乃張居正的門生。
朱翊鈞這點信任還是有的,不讓張居正碰軍權,不是說連這都要防備。
所以他在文華殿召見了梁夢龍。
梁夢龍至文華殿跪拜,朱翊鈞賜座,讓人奉茶,等梁夢龍安座,朱翊鈞才開口。
“卿對邊鎮如何看?”
梁夢龍從地方到中央,各種政務都處理過,都處理的很好,隻有海運的失敗,非他之責。
他不是個保守的人,所以麵對皇上的問詢,沒有保留,也沒有激進,很平靜的回答。
“國家備禦九邊,按圖畫地,方冊具備。臣無奇謀,隻有辦實之心,乾實事耳。”
朱翊鈞點點頭,這話說的才對。
要是上來告訴他,來個五年平土蠻,他還真有點不敢用了。
土蠻部雖然勢弱,但是畢竟乃黃金家族正統,號召力擺在那裡,連俺答都無可奈何。
打土蠻部易,滅土蠻部難。